陈恢的劝降固然有效,但也不是每一座城池都是如此,其中胡阳县就不肯投降。√
刘邦的态度很明确,既然不降,那就只好武力解决了。刘邦带领部下赶到胡阳,准备展开攻城战,意外地发现胡阳城下还有另外一支队伍。
刘邦和曹参都有些吃惊,如果秦军还有增援部队,那这一仗还真得慎重一点。为了做到知己知彼,刘邦派出哨探探听情况,反馈回来的消息是,这支兵马并不是秦军,而是来自九江,是“番君”吴芮的部下。
吴芮的事我们之前提到过,他是吴国王室后裔,吴国被越国灭亡后逃到了九江一带,后来被嬴政封为“番君”镇守鄱阳。吴芮虽然仅仅是个鄱阳县令,但是实际控制的地盘却很大,这一方面是是吴芮暗中兼并的结果,另一方面当时鄱阳一带远离中原,地广人稀,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很多地方更是无人管理,这就给吴芮创造了条件。
吴芮是个有野心的人,乌家堡的赵大为了让项羽减少起兵时的压力,曾经力劝吴芮起兵反秦。但吴芮担心鄱阳一带靠近百越,万一驻守百越的赵佗领兵北返,自己就将腹背受敌,因此迟迟没有答应。后来赵大成功劝说百越的任嚣与赵佗,二人闭关绝路,在百越封疆裂土算是自治了,吴芮这才放下心来,准备起兵反秦。不过吴芮为人仔细,他担心自己起兵后会遭到秦军的围剿,因此先让女婿英布带兵北上,试探秦军虚实,借以观察天下大事。
为了激发天下人反秦的坚定性,楚王熊心许下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誓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吴芮的野心。他通过观察六国与秦军作战的情况,得出大秦必亡的结论,既然如此,自己也就不在暗处遮遮掩掩了,而是亮出了爪牙。
鄱阳一带属于九江郡,与南阳郡接壤,或许吴芮接到了其女婿英布的消息,知道秦军最后的主力部队已经在棘原与楚军会盟了,现在的咸阳已经空虚,再无兵可用,因此他带着手下大将梅鋗,从九江起兵,准备取下南阳郡,进而进军武关。
胡阳县在南阳郡的南部,靠近九江郡,因此吴芮才会出现在这里。他领兵到了胡阳,看见刘邦的兵马也吃了一惊,互通消息才知道,原来这是另一路楚军。既然都为了反秦的目标,那彼此之间就是友军了,于是双方联合起来共同攻打胡阳城。
刘邦的兵马实力就很强了,再加上吴芮的兵马,胡阳的守军哪里是对手,时间不长就放弃抵抗了。其后双方又共同攻打了不投降的析县与郦县,经过一番战斗,这两个县也请降了,至此南阳郡各县邑基本上被刘邦平定。在攻打郦县的战役中,樊哙表现出色,他打退了秦军的进攻,斩首24级,捕获俘虏40人,最后又发挥自己所长率先登城,刘邦高兴地赐予他“重封”的爵位。通过樊哙的战绩,侧面说明了郦县之战还是很激烈的。
楚军平定南阳郡的时候军纪很严明,并没有骚扰到百姓的生活,百姓很高兴,这也是《资治通鉴》记载的“所过亡得虏掠,秦民皆喜”的真正意思。
需要说明的是,南阳郡原本是楚国的土地,那为什么《资治通鉴》记载说是秦民而不是楚民呢?因为早在公元前272年,即秦昭王时代,秦国就通过武力夺取了楚国的南阳之地,然后将其设置为南阳郡。秦昭王也知道这里的百姓怀念故国,因此他为了巩固统治,就从关中一带迁移部分百姓到这里定居生活。到了刘邦收复南阳郡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十五年,老一代楚人基本死绝了,在南阳郡生活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关中秦人的后代,因此称之为秦民。
胡阳县与析县和郦县是南阳郡最后抵抗的地方,这里平定后前方再无阻挡。刘邦和吴芮的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在过了丹水后终于逼近了秦国的南大门,来到了武关城下。
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为“秦之四塞”。武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以砖石包砌卷洞。武关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武关东面有四道岭,其中的“吊桥岭”高且陡峭,史载说是“上山一道,不容并骑”,可见山势多么凶险,因此史称其为“关中东南门户”。
依山而建的武关同函谷关一样,关城只有东西各一门,除此之外再无通道。武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关中连接荆襄与吴越的纽带。由咸阳起,经积道、灞上、芷阳、蓝田、峣关、上洛、武关、丹水、析县、郦县等地可至宛城,之后南下可达九江郡,东进可抵会稽郡与薛郡,北行可到砀郡与邯郸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地形上来讲,武关其实比函谷关还要险峻难攻,但在“秦之四塞”的排名上,武关却没有函谷关有名,这是因为相对于武关的迂回来说,直来直去的函谷关在路途上更加便捷。古时交通道路不发达,行军距离的远近是路线选择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军需辎重的筹备与供给情况,说白了就是省钱。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函谷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