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把玩着这颗玉玺。他对玉玺不陌生,嬴政在世的时候他是中车府令兼玺印掌事,就是替嬴政保管玉玺的。只是那个时候自己虽然每天都能接触到玉玺,但却从来不敢多看一眼,生怕嬴政对自己多心,怀疑自己图谋不轨。现在好了,这颗传世之宝就在自己手上,可赵高看了一会,反而觉得索然无味。
赵高盯着玉玺上的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赵高笑了,心说这是见过的最大的谎言了。什么受命于天,如果上天真的选择大秦,怎么会短短十几年就分崩离析,难道上天也是这般短命吗。至于既寿永昌就更可笑了,嬴政倒是希望自己的基业万世长青,永远昌盛,谁知道刚传到二世就土崩瓦解了,现在就连他的接班人都不过是黄土一堆了。想到这赵高想起一个问题,他将赵成找来,问他将胡亥埋在哪里。
赵成回答,说已经将胡亥的尸身埋在了杜南宜春苑中。赵高点点头,说你去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让他到刘邦的军中,就说我已经按照约定杀了皇帝胡亥,问他要不要遵守约定,分秦国关中之地为两国,我们平分关中。
第二日,大殿之上是钟点齐鸣。这是召唤群臣上朝的信号,朝中众臣还以为皇帝由望夷宫回来了,登时各穿朝服,上殿面君。
等到得大殿之上众人不由得一愣,原来他们发现正中的宝座上面坐的不是胡亥,而是赵高。众人相互看了一眼,都是面面相觑,就连赵高那些心腹,一时之间也没搞明白怎么回事,都站在那不敢言语。
赵高坐在宝座之上还真没有志得意满的骄横之色,因为弑君这件事毕竟太大,他也不知道如何对群臣讲,更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反应。在他的心里,他最想得到的其实是称王,称帝的想法只是在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立刻就被他否决了。赵高不傻,他当然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如果自己称帝,那关东诸侯的目标就一定会对准自己,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无论如何都斗不过关东诸侯,与其那样,还不如退而求其次,只是称王算了。
称王,意味着函谷关外那些原本属于六国的土地自己就彻底放弃了,至于这些土地最后的归属就不关自己的事了,到时候各凭实力说话。按照赵高的预想,只要自己这么做,关东诸侯就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自相残杀。等到他们彼此实力差不多了,关东的地盘也就稳定下来了,但经过相爱相杀的过程,到那时他们或许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自己经过休整早已经兵精粮足,或许可以效仿当年大秦兵出函谷关的策略,将这些关东诸侯逐一消灭。
不管刘邦答不答应,自己还是要按照既定的策略走下去。赵高计算过,刘邦兵马也就四五万,自己派出去的中尉军足有五万余众,况且还是秦军的精锐,再加上峣关原有的士卒,就算不能立即取胜,但依托峣关坚固的防线,拖住刘邦还是可以做到的。
时间是最好的策略,赵高相信,只要自己退而称王,将自己摆在和关东诸侯一样的位置上,那些诸侯就会丧失目标,转而会去争抢地盘。想到这,赵高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他看看殿上的群臣,“诸位大人,今日鸣钟点将各位请来是有一件事与大家商议,它关乎我大秦的未来,所以下官不得不慎重。”
众人相互看看,不知道赵高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因此也不言语,而是静等下文。
“实不相瞒,如今我大秦风雨飘摇,已经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就在前几日,刘邦已经带领楚军攻破武关,目前正由商洛古道向峣关进兵。另一边,章邯逆贼为了一己之私,竟不顾国家安危,在殷墟与反贼项羽会盟,我大秦二十万精锐毁于一旦,以致黄河一带尽入敌手。如今荥阳已失只有赵贲在洛阳苦苦支撑,一旦洛阳有失,贼兵将直逼函谷关。”
一众朝臣还是无一人应声。赵高环顾四周,“大秦之所以落到如此地步,根源就在于皇帝不恤臣民,横征暴敛,以致弄的天怒人怨。我尝试与刘邦沟通,他提出两个条件,其一就是除掉皇帝胡亥,我思之再三,为了大秦着想,已经答应下来了。”
赵高此言一出,朝堂一片混乱,赵高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杀皇帝。大家相互看看,不由自主的都把目光对准赵高。赵高目露凶光,“为担心夜长梦多,就在昨晚,我密令咸阳令阎乐领甲士到望夷宫,让皇帝宾天了。”
此时阎乐出班,他对赵高躬身一礼,然后看着群臣,“叛军第二个条件,就是让大秦割让部分关中之地。而今皇帝已死,意味着大秦已亡,只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依在下所见,丞相为国操劳,劳苦功高,莫不如顺天应人,暂代皇帝之位,如此也可确保关中百姓安全。”
赵高摆手,“秦国过去与东方六国一样,都是周天子分封的王国,先帝扫平天下才始称帝。如今六国又各自立了王,秦地也越来越小,如果还凭空称帝已然不可,还是应该像过去一样称王才合适。”
按照赵高的理解,先有阎乐站出来挑头,自己在后面又谦逊的不敢称帝,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自己在朝中的心腹一起附和,说自己称王是实至名归,如此大事可定。令赵高没想到的是,他的话说完丹阶之下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