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先秦涌起诸子百家,
按照《汉书》的分划,
无非儒、道、阴阳、名、墨、法,
还有兵、农、纵横、、医、杂,
而百家争鸣真正兴起于田齐稷下,
战国以前的学派主要就是仨——
道家老子的真实程度最难考查,
但后人说孔子曾经请教过他,
而孔子如今已经被公认为最伟大,
儒家思想早已光耀中华,
甚至得到了全世界的美誉和赞夸,
孔子之后的墨子有如游侠,
锄强扶弱却不计较任何代价,
三家都想将正义和爱心向天下播撒,
自己的生活也都甘于清贫淡寡,
这些圣贤的品德和人格俱佳,
但道儒墨对彼此的看法却有偏差,
孔子的弟子与墨子还有过隔空对骂,
这种表现实在令人惊诧,
他们之间的问题究竟出现在哪?
先说说老子的思想精髓,
《道德经》总结起来就是“无为”,
在老子看来顺其自然最宝贵,
为了让自然善待人类,
让人可以更加安逸地生活在社会,
最基本的就是要抛弃智慧,
人没有智慧只知道吃吃睡睡,
就不会有精力去图谋不轨,
有了智慧就会有复杂的思维,
复杂的思维就容易让人欲望成堆,
太多的欲望会导致造假作伪,
这就与老子所说的“道”完全违背。
老子所说的“道”是世界的恒久之规,
不管是什么事或者是谁,
都不可能影响“道”的存废,
只有遵从“道”的安排才不会倒霉,
否则早晚会被“道”惩罚摧毁。
“道”这个字说起来简单,
但想要解释就非常困难,
为了将“道”形容得更加直观,
可以用如今的现象比喻老子观点——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被喜怒哀乐充满,
在我们看来生活不断发展,
身边的情况不断在变幻,
可是在“道”的面前,
每个人的生活不过是一部“影片”,
“运动”的人映入“道”的双眼,
不过是被放进一块静止的显示器平板,
所以我们理解的自己在动的“画面”,
在“道”那里像影视剧一样好看,
而“道”正是这部剧的导演,
世界万物包括我们都是“道”挑选的演员,
无论我们这些演员怎样改变,
都无法跳出“道”画好的圆圈。
可这样解释还是以偏概全,
甚至“道”正因此演变成了神怪荒诞,
因为解释得玄之又玄,
道士还逐渐也被当成了神仙,
修道与道的本质偏离得越来越远,
因为修道要靠智慧和悟性“一步登天”,
而动用智慧就是对道的背叛,
所以说老子的“道”与迷信无关,
归根结底还是要顺其自然。
老子认为只要自己懂得将自己完善,
其他的人善恶美丑没必要管,
因为这个世界本就如同一分两半,
善恶好坏各占半边,
如果没有丑恶对世界有所侵犯,
那么美善就将非常普遍,
非常普遍的美善一旦被司空见惯,
就会像空气一般四处飘散,
又怎么能得到更多的人称赞?
但顺其自然真的能让人幸福平安?
吃吃睡睡的简单生活难道就没有麻烦?
其实按照老子的盘算,
努力做好自己的人格修炼,
不畏各种困难危险,
这个世界自然会向好的方向运转,
面对着有些人的作恶多端,
仅仅当成是“道”对恶人的考验,
所以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
如果修养好自己的思维可以蔓延,
那些丑恶的危险隐患,
它们的存在更能激发修养自己的信念,
这才是道家“无为”的良性循环。
强迫别人接受任何事都会让老子生厌,
哪怕是教化民众什么是爱怜,
而儒家和墨家都鼓励人积极“出山”,
最好都有能力为民造福惩恶除奸,
这和老子的观点正好相反,
引发争论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孔子毕生最看重的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