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希望所有人都有智慧傍身,
有了智慧就懂得心气和顺,
有了智慧才不会违背天理人伦。
因为孔子自幼家境贫困,
所以他需要自己的努力打拼,
才会有机会跻身上层权力中心,
然而想要出人头地需要特殊言论,
因此研究礼仪成了孔子独有的学问,
毕竟那个时代礼仪都快进入祖坟,
重视礼仪就是名正言顺地忠君,
有了君主的关注还怕打不开成功之门?
但也有人借此攻击孔子愚民,
让天下人都做顺民忠臣,
却不理会君王是明还是昏,
但孔老夫子并没有忠诚到愚钝,
他常说如果国家灾祸降临,
流亡国外远胜为国以身相殉,
到处流浪的孔子没有被诸侯委以重任,
这让他本人十分苦闷,
但是对后人来说却是天大的幸运,
晚年的孔子整理史传经文,
保住了泱泱中华的文明之根,
至今还造福着炎黄子孙!
然而孔子所代表的“儒”,
经过几千年的曲解和玷污,
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误读,
比如因孔子对孝顺非常严肃,
就有人说“父要子亡”的命令一出,
儿子就要听话选择自尽谢幕,
其实这就是对孔子的理解严重有误,
例如孔子曾对弟子曾参叮嘱:
假使你的父亲对你发怒,
要对你用棍棒责打惩处,
你一定不能任由棍棒“招呼”,
棍棒的大小尺寸首先要分清楚,
如果棍棒细小仅仅伤害肌肤,
挨打几下也要承受这种小痛苦,
这能证明你孝顺严父;
万一这根棍棒极大极粗,
粗大到可以打死你的程度,
那就要毫不犹豫地选择跑路!
一旦被父亲打死会他年老孤独,
更会被天下批判他残忍恶毒,
恐怕没人会理解是他疏忽,
只能骂他不如牲畜,
你的父亲将彻底无助,
这种孝顺岂不是误入歧途?
那可绝不属于孝顺父母,
反而是对他们惩罚得过分残酷。
孔子传授弟子如何自我保护,
其实就是一种逃避挨打的心理战术,
但说得如此超凡脱俗,
可以证明这位至圣先师绝非迂腐,
不理解儒家思想死板读书,
才会越来越愚鲁,
而另外有些后人是故意装糊涂,
为的是让天下人的思维麻木,
就能任由当权者摆布,
这与孔子的智慧完全是冰火不同炉!
可见孔子做人做事更加尊重人性,
为了实现目的处处灵活机动,
这与墨子的思想有所不同,
墨子严格自律一本正经,
他的墨家组织也被有些人认为是宗教雏形,
墨家的理想是天下绝对的公平,
最著名的理论就是“兼爱非攻”,
墨家门人一起参与生产练功,
才有资格分享衣食住行,
绝对不允许有人贪图享用,
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所以在墨家就要勇于负重,
甚至还要准备承受苦痛。
因此墨家也看不惯儒家的“机灵”,
甚至还在《墨子》一书中,
用一些或真或假的故事对儒家讥讽,
讽刺他们做人虚伪善于钻营,
也许这些“非儒”的内容,
并不一定是墨子的初衷,
但争论却引发两家数百年的交锋,
儒家也看不惯墨家提倡的绝对平等,
对父母的爱不如爱自家弟兄?
对亲人的爱不如爱其他平民百姓?
这种逻辑实在讲不通,
也不符合人类正常的感情。
而道家看待儒墨两家的私欲太盛,
儒墨的积极进取是喧闹不静,
他们的言论只是在破坏“道”统,
不管是谁对自然规律失去恭敬,
都会打破自然的平衡,
也早晚会受到自然规律的严惩。
可是三家各有真理值得推崇,
难道一定要分出个高下输赢?
道儒墨究竟应该谁为统领,
才能是真正的公平公正?
道儒墨的理论应该怎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