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活力的魏国率先崛起自然不算突兀。
然而李悝不光使魏国用人制度更成熟,
他还给魏国的经济带来大量涨幅,
只有加强对民众的保护,
才会吸引来更多的农民工匠富商巨贾,
使国家养兵有充盈的粮库,
粮饷充足的军队无需更多鼓舞,
兵强马壮的诸侯也更有条件做乱世霸主,
而李悝的办法就是让国家调控贴补,
在丰收年景时平价收购粮食存储,
这样做是防止粮多价低导致农民受苦,
等到了饥荒歉收时再平价卖出国储粮谷,
以防粮食紧缺涨价导致民不果腹。
当时“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是常见事故,
李悝尽可能地维护了底层百姓的生路,
魏国人的生活会相对地更加幸福,
保障了民众不会有大规模的迁徙出入,
还会逐步稳定增长魏国的人口住户,
国家的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无序盲目,
越来越多的财富税租,
源源不断地充实进魏文侯的财政库府,
这种“文治”让魏国有了资本扩大版图,
任谁也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开疆扩土,
而战场上更要依靠将士的勇武。
魏地立功的人从时间上看是乐羊居首,
而乐羊正是尝到了李悝改革的甜头,
因为他自己本是个落魄门客勉强糊口,
门客都是拿自己的特长向贵族“出售”,
生存全靠贵族提供财货粮酒,
再等待时机为主人出力报答恩“厚”,
能力强者如豫让不过是舍命报仇,
弱智恐怕终身只求温饱混四处奔走,
很难有机会建功立业效命于诸侯,
只有当时的魏国举荐人才无需掣肘,
乐羊才有了机会一展胸中锦绣。
他在魏文侯手下任将军壮志得酬,
可以立功的好日子又没等太久,
魏人便被邻国中山侵扰发起争斗,
乐羊统帅魏军出征替魏斯解忧,
然而在战场上他自己却遭遇更大的忧愁,
因为他的儿子为中山国划策出谋,
父子兵戎相见本就让一般人无法忍受,
更兼中山国竟然一点余地都不留,
杀死乐羊之子将其做成肉粥,
还送到魏军阵营请乐羊“品尝”骨肉!
满腔悲愤的乐羊眼见一切无法挽救,
索性来个一不做二不休,
边吃儿子血肉边发誓诅咒,
国仇家恨让乐羊更快地踏平仇寇,
魏军对中山国堪称摧枯拉朽,
并且在攻取中山国以后,
迅速将“捷报”向朝廷回奏,
然而乐羊食子的悲剧至今还有争议交流——
有人说中山国的做法下作丑陋,
正是他们自己促成了乐羊的成就;
也有人说乐羊为表忠心不畏“丢丑”,
亲口食子的行为不如禽兽,
却导致魏文侯对他的信任反而不够。
如果冷静地对这段故事判断分析,
不难发现很多细节并不合理:
首先中山国杀乐羊之子纯属灭亡自取,
谁都明白人质比尸体有更大的利益,
何必杀死敌将之子帮对手激增战斗力?
纵然中山国上下都因战争心神乱迷,
做出此等自我毁灭的昏聩之举,
乐羊食子又有什么目的?
为了向魏文侯表明自己忠心不移?
难道杀子之仇还不配做自己的死敌?
攻灭中山已经和他自己的利益融为一体,
那忍痛吃掉儿子的肉又是何必?
难不成是为了鼓舞手下军队士气?
除此之外还真找不到更合理的逻辑。
总之中山国杀没杀乐羊之子值得怀疑,
即使中山国真的主动自寻自毙,
乐羊食子的悲剧,
也与对君主尽忠有没必然联系。
从乐羊能看出魏斯对人才的驾驭,
因为乐羊得胜后难免洋洋得意,
希望君主能赐自己更多的赏赐和封邑,
然而魏文侯却给乐羊一堆信件让他开启,
内容全是别人对乐羊的揭发告密,
尽管这些“举报信”有实有虚,
但如果没有魏斯对乐羊的毫不猜忌,
恐怕乐羊早已被打进牢狱,
他忍痛食子不仅不会打消君主的顾虑,
可能还会成为自己被攻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