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争霸他们既无力参与玩耍,
地利优势又让燕国人不被大国包夹,
所以别看燕国虽然不是很强大,
但是也很少有大国主动对他们欺压。
总之战国七雄的格局刚刚开发,
也算是彼此能够相互制约有所惧怕,
偶尔的小规模冲突掀不起大风沙,
这让传统小国有了难得的潇洒,
虽然自己的地盘只剩下犄角旮旯,
但毫不影响他们把自己玩得更加复杂,
既然止不住自己的下滑,
莫不如来个率性而为可以无牵无挂。
那些著名弱小诸侯宋、卫、陈、蔡,
基本都心甘情愿地接受着现实的无奈,
唯独能盼着苟延残喘保留血脉,
可实际只能在灭亡的路上慢慢等待,
但不能不提的是最早的“小霸”统帅,
而后便在夹缝中生存的郑国“怪胎”,
别看他们基本上没有能力对外,
但国内依旧分划为几大家族“门派”,
还乐此不疲地斗争了一代又一代,
郑康公最终能成为郑国的末世主宰,
是因为刺客杀了上一任国君姬骀,
他和郑康公是叔侄还是兄弟都没确切记载,
估计姬骀太强势才会被杀害,
其实那位郑繻公的能力还算不赖,
他当年还能将韩军打败,
甚至占领过韩国的负黍城塞,
这是郑国留给世人最后一抹光彩,
更反衬出韩国在战国争雄中力有不逮,
恐怕将最早被残酷地淘汰。
这也与“三晋”继承人的能力分不开,
赵武侯和韩烈侯本就自由自在,
基本生活在自己的宫廷家宅,
也许很少经历战场上的血光之灾,
导致了他们难以成就大才,
魏武侯更不如乃父魏文侯心胸豪迈,
魏国当年那批精英离不开魏斯的胸怀,
如今要么因为年老体衰,
要么受迫于君主换人政局更改,
早已没有了过去那种主信臣直的蓬勃状态,
比如吴起虽然早已名震四海,
却因为无法实现相国的理想始终不快,
再加上魏国内部群臣的排挤与忌猜,
吴起只能再次投奔他国施展能耐,
临走前吴起还在感慨:
少了自己这块当世的招牌,
过去强大的魏国恐怕风光不再!
最终楚悼王给了吴起最大的平台,
由他为楚国主政变法聚财,
令尹吴起终于将“相印”收进口袋,
楚国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吴起不愧是战国初期的第一能臣,
儒家和兵家的长期染熏,
早就把他塑造成了新一代战神,
在楚国的变法又体现了吴起的法家学问,
很难说吴起属于诸子百家的哪类人群,
反正楚国在吴起的治下大有长进,
但变法就会让过去的既得利益者受损,
那些楚国旧贵族对吴起满是愤恨,
又无奈于楚悼王支持吴起的君臣情分,
所以也暂时奈何不了这位楚国令尹。
此消彼长的规律自然长存,
既然有了开始复苏的楚国军民,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缓慢发展的三晋,
而昔日的霸主东齐和西秦,
也都迎来了划时代的新主人,
自然改变了两大老牌强国的命运。
先交代一下姜子牙的后世子孙,
那位姜姓的齐康公被田和流放置海滨,
六百多年的齐国便大势已尽,
周天子早已无力整治天下灾瘟,
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做诸侯国至尊,
周安王索性做个顺水人情颁下天恩,
正式册封田氏为齐国新国君,
区别是三家分晋各有国号身份,
而田氏夺齐国号还以过去的为准,
所以“田齐”和“姜齐”容易弄混,
可见周安王对事业更加不问不闻。
总之田齐君主有了合法的诸侯玺印,
此时的战国七雄也有了四家后起“才俊”,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全都出身“草根”,
靠投机取巧才建立的功勋,
如果说这些新贵没有传统诸侯的底蕴,
那种观点那面有失分寸,
别忘了田氏祖先本就来自于陈,
陈国虽小但血统可信,
他们的祖先是英明伟大的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