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吴起个人的名声在当时一向不太好,
但从古至今他的能力却始终被人评价极高,
自从弃儒后便将习兵作为主要目标,
并且很快在鲁国崭露头角,
应该说吴起的机会随着齐国大军一起来到,
只因鲁国满朝上下无人前去征讨,
有人就推荐吴起可以抵御齐军滋扰,
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吴起之妻是齐人的论调,
与齐军作战时恐怕他吴起忠心难保,
面对这种自己不被信任的烦恼,
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吴起自然饱受煎熬,
无奈之下最终绝情决意狠心将妻杀掉,
以证明自己对鲁国的忠诚可靠。
“杀妻求将”的吴起为鲁国立下功劳,
却同时也让他在鲁国的处境更加微妙,
最终鲁国君主只看到了吴起的不仁不孝,
不管他的军事天才如何神勇高超,
自诩周公后代的鲁国人将之视作稻草,
始终认为这种人不被鲁国所需要,
心灰意冷的吴起最后从鲁国“跳槽”,
来到了魏地开始了“另起炉灶”,
也难怪鲁国实力衰微国家弱小,
有了吴起这样的“镇国之宝”,
只要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因势利导,
足以让鲁国不再被其他诸侯欺负或小瞧,
进而使国家有了更方便的内政外交,
也许鲁国的江山会更加稳牢,
又何必对吴起的私德与生活过分计较?
用人不当的国家被人欺负也算自找。
也有可能是吴起认为鲁国形同累卵覆巢,
发现这种小国经不住风浪飘摇,
在那里也只是暂时求个“温饱”,
只要有机会当然要往其他国家跑,
总之吴起加入了魏军的战壕,
魏文侯对吴起的品行也全部知晓,
依旧在军队里信任并重用这位沙场英豪,
吴起的治军练兵的确有一套,
与兵士同甘共苦并且悉心调教,
比如有个士兵身生恶疮脓包,
吴起不光是对他勤加关照,
甚至亲口为他从脓疮里吸出毒液治疗,
可是那名士兵母亲的反应出人意料,
她竟然为此感到恐惧发出了痛苦的哀嚎——
说吴起的关爱就是让爱子送命的信号,
因为孩子父亲以前也是吴起的手下军校,
吴起过去也是这样的亲口吸脓形貌,
结果让孩子的父亲感动得以性命回报,
自然后来上战场英勇奋战不知退逃,
如今儿子同样经历如此一遭,
恐怕自己很快会接到下一次丧亲的噩耗。
不管别人对吴起爱兵如何谈聊,
这确实是属于他的特殊用兵之道,
但也看出儒家仁爱影响了吴起的头脑,
这样的军队不打胜仗简直是玩笑。
魏军有了吴起如同猛虎生出双翅与利爪,
魏文侯当然要拜吴起为帅向西征伐,
此时的秦国早已江河日下,
恰逢内讧让秦国人已经自顾不暇,
肯定抵挡不住吴起亲率大军攻打,
最后战果是六座城池被魏文侯抢拿,
也就是那一年天下版图重新分划,
赵、魏、韩被正式册封为诸侯国家,
次年就是楚声王被盗匪击杀,
那一年还有周威烈王的寿终晏驾,
又过五载成就了聂政这个悲剧豪侠,
这段历史被郭沫若先生赞赏有加,
并改写成了剧本《棠棣之花》,
当然这是数千年之后的题外话。
而当时的魏文侯也已经年迈衰垮,
他走完了四十九载的雄主生涯,
自此“三晋”开国之君全都告别争霸,
他们的继承人开始亮相于华夏,
名义上的晋国只剩寸土片瓦,
强横了数百年的第一霸主已经倒塌,
同样过去与之争斗的强国也都各自在变化:
前文提到的秦国还在内部不停地掐架,
楚悼王也正在努力地使楚国慢慢缓解疲乏,
至于齐国的太公也不再是伟大的姜子牙,
田和这位新“太公”掌管了齐国的军马,
齐国名义上的君主齐康公没什么办法,
早已被田和流放到远方看押。
传统的春秋大国似乎都变成了落日晚霞,
新贵族们都忙着描绘自己理想的宏图壮画,
也许只有地处偏北的燕国平淡如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