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贤能都与卫国有过交集,
也流露出对卫国的关切着急,
最著名的肯定要数孔门与卫国的关系,
当年如果不是卫后南子轻佻纵欲,
故意调戏圣人孔仲尼,
孔老夫子很可能在卫国长期定居,
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
圣人的孙子就是颇具名望的子思孔伋,
子思的成就远超乃父孔鲤,
他也对卫国做出过评判与分析,
那是在当今有值得反思的名言警句:
卫国已经失去了君臣的伦理,
只因卫国国君自负自满自鸣得意,
即使犯错也强迫臣下支持鼓励,
至于是非真伪则不会考虑,
久而久之人人都学会了奉承阿谀,
导致卫国上下都风行拍马屁,
结果所有下级都不敢反对上级,
让当权者彻底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
所有说真话的人都视为叛逆,
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僵化封闭?
长久下去听不到任何合理的建议,
别看全国上下表面一团和气,
可早晚会从内部腐蚀坍塌成一滩烂泥!
身为子思最著名的后学晚辈,
孟子拥有着后世尊重的“亚圣”称谓,
足以媲美“至圣先师”孔子的光辉,
因此孔孟之道是儒家的思想精髓,
如果将孟子的身世回追,
他是在周烈王四年时呱呱而坠,
襁褓中的圣人当然不会有什么作为,
几十年后孟子才显露出他人格的高贵,
可以说孟子适逢是新一代的人才聚汇,
形成了更多的思想学术门类,
也使先秦百家争鸣开启了新的轮回。
比如惠施那流行一时的名家智慧,
还有一位以及经常与之“作对”,
是道家另一位圣贤庄子留下的“口水”,
另外还有商圣“财神”白圭,
他与惠施都曾服务于魏,
保障了魏国早期的威名不会衰退,
更不要忘了神秘的墨家行会,
这些人一心为天下寻找“兼爱”真善美,
竟然从不计较个人苦累,
兼之墨家不断完善严格的门规,
使得这个学派显得既神秘又多忌讳,
所以被后世认为墨家最具有宗教意味。
再加上阴阳纵横等多家学术思维,
诸子百家成了战国思想碰的大杂烩,
然而任何一种思想都存在着不足和是非,
谁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启发蒙昧,
更不可能彻底清洗乱世中的污秽,
只有法家会给诸侯带来更多的实惠,
因此当权者很倾向用谁,
相信大多数会把法家排在第一位。
毕竟没谁想在竞争中被摧毁,
即使是周王室那样的霸权傀儡,
他们明知自己日渐衰微,
更有无比充足的心理准备,
周天子也不会轻易放下“权威”,
周烈王六年时还真有诸侯来朝跪,
这些正让姬喜感到有些吊诡,
顺便再插上一嘴——
那一年孟子刚刚是两周岁。
还有诸侯主动向周天子朝觐,
在当时绝对是条不小的“新闻”,
主动靠拢周烈王的是齐国国君,
《资治通鉴》里记载当时是齐威王在任,
又经后世考证“齐威王”并不可信,
只因当时齐国君主还是齐威王的父亲,
齐威王即位还要再等待十几年光阴,
那是的齐威王只是公子田因齐的身份,
但无论朝拜周烈王的是哪个人,
都说明齐国主动承认自己是天子属臣,
毕竟田氏得齐属于篡国窃勋,
其舆论压力远不如韩赵魏分晋,
因为压力也同时被三晋摊平分均,
而田氏却要付出自己所有人品,
何况三晋建国算得上是鼎故革新,
那么篡夺齐国江山就属于天良丧尽,
兼之田齐作为新兴诸侯难免“稚嫩”
其他诸侯的资历都比他们更深,
所以为了让自己的统治更加安稳,
又或许希望政权得到更广泛地承认,
齐国君主才选择尊奉周天子大造舆论,
以此向天下证明田氏始终纯良忠贞,
衰败的姜氏只会让齐国蒙羞受损,
这起码证明了古人尊重“契约精神”,
各种违约失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