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也不愿和这种对手死磕,
毕竟秦国人饱受贫苦饥饿,
以命相搏是他们唯一的资本和选择,
可中原大国生活安逸豪奢,
获胜后的代价恐怕不会让自己快乐,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苦涩,
三晋只有暂时放下成见与敌我,
打破曾经的矛盾隔膜,
同心协力军队联合,
轻松获胜才更有把握。
可秦国人在刀光血影中挥舞干戈,
这种战场气势有如疯魔,
此消彼长的士气导致三晋军队怯懦,
最终石门一战让天下错愕——
数万颗人头纷纷滚落,
据说战场上死亡人数达六万之多,
虽说以后的战争更加残酷令人乍舌,
但如此血流成河足以将天下震慑,
秦军付出惨烈代价的“攻无不克”,
竟然得到了周王室的“认可”,
周显王封秦献公为“伯”,
赐予美酒华服和高贵财帛,
那在当时相当于霸主的规格,
这等于鼓励秦国向东开拓,
周王室的举动不得不让人猜测,
既然天子无力将矛盾调和,
自己又一无所得,
索性就挑起更大的风波……
魏国凭借着丰厚的钱粮,
偶尔的败仗不足以让他们受到重创,
有这么雄厚的实力作保障,
魏军当然能够迅速疗伤,
而秦国获胜的代价应该说不可想象,
可仅仅过去了两年的时光,
恐怕还不够秦军的调整休养,
秦献公便再次指挥军队杀奔战场,
难道他不了解敌我自身的情况,
还一意孤行地往鬼门关里闯?
只因三晋的关系不会永远和平顺畅,
没有秦国的威胁他们便再争短长,
趁着韩赵与魏发生冲撞,
秦献公才想借机打个冷不防,
恨不得就此夹攻魏国使之灭亡,
看到来势汹汹的秦国虎狼,
魏罃选派公叔痤为领兵大将,
在少梁对垒秦军摆开阵仗。
无奈秦国自身早已百孔千疮,
少梁一战虽然侥幸获胜却也凄怆,
即使俘虏了公叔痤这个魏相,
秦献公也不幸在战后命丧,
毕竟师隰即位之时已是饱经风霜,
随后经历了二十三年将秦执掌,
战少梁时即便没有年迈苍苍,
多年的战火也肯定损害了他的健康,
最终在战后与秦国相隔阴阳。
等到秦献公身故下葬,
继承人就是献公之子渠梁,
这位大名鼎鼎的秦孝公终于掌控朝纲,
很快就将公叔痤释放,
放弃和中原各国的武力对抗,
主动平息与诸侯的风浪,
他明白秦国的胜利不值得陶醉自赏,
因为巨大的代价是让秦国遭殃,
连年的战争让秦国人稀地荒,
举国上下满是苍凉,
随处可见丧子痛哭的白发老娘,
更有无助的寡妇苦盼永别的夫郎,
面对这种悲切惨状,
秦孝公清醒地算明白了这笔“战争账”,
贫穷不会让秦国有更锋利的刀枪,
国破家残又怎能补充兵源武装?
所以他不能只图一时获胜的畅爽,
那样的秦国只是徒有其表的“虚胖”,
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绝不正常,
只有秦国拥有基础雄厚的兵强马壮,
才能有条不紊地对外扩张,
更能够保障秦国长期稳定称霸一方,
而非过去般盲目地四处劫掠争抢,
今天刚到手明天又被敌人扫荡,
这种“霸主”当得实在荒唐,
所赢得的一切不过是徒有其表的虚妄,
而中原诸侯一心想将秦国人阻挡,
就连楚国人都自视文明高尚,
他们也把秦国看成和戎狄一样,
也就没人正眼瞧看这群西部草莽。
面子里子都被严重打击的影响,
让秦孝公坚信只有秦国真正兴旺,
自己才有资格和能力中原诸侯较量,
从此秦孝公只有一个理想,
那就是如何能让秦国走向富强,
甚至超越先祖秦穆公曾经的辉煌,
让大秦在天下彻底称霸称王!
于是他广泛派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