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忌”争权当然还是后话,
目前还是应该回到当下,
齐国的实力在当时应该最为强大,
而秦国依靠着商鞅变法,
也逐渐开始震慑华夏,
变法五年后秦国变出兵攻伐,
目标就是重新将少梁抢拿,
虽说曾经的少梁一战秦国获胜不假,
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因此秦孝公当年没有将少梁管辖,
如今国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可能忍气吞声就此作罢,
自然要对敌国施以报复性的惩罚。
魏国毕竟是战国群雄的“首霸”,
别看实力较魏文侯时代略有下滑,
但也不能坐视东西两强的包夹,
与入侵的秦军经过一番奋力挣扎,
最终损兵折将防线被击垮,
少梁也落入强秦这个虎狼国家,
魏国只好再抢夺弱小以弥补落差,
趁着没有与东邻强齐发生摩擦,
魏罃便决定向北方赵国攻打,
在三晋内部魏国自然是谁都不怕,
也得益于赵成侯和韩懿侯当年不融洽,
这才“联手”放过魏罃一马,
如果赵韩单独与魏军拼杀,
恐怕还是没有足够的军械兵甲,
何况魏将庞涓的能力还算是上佳,
他训练的军队如同凶神恶煞,
使赵国的防御变成了软泥细沙。
面对魏武卒的锋矛利爪,
赵成侯无法抵抗这种巨压,
只好请求齐楚速将援兵派发,
以免赵国被魏国践踏,
诸侯不想魏国将赵国独吞吸纳,
所以援兵救赵是利己利他,
尤其是孙膑对庞涓恨到入骨咬牙,
肯定会做上救赵伐魏的车驾,
于是田忌将齐军帅印掌挂,
孙膑做军师运筹谋划。
孙膑决定不与魏军针锋相对,
反而迂回到庞涓身后将魏都包围,
吓得魏罃只能将庞涓召回,
这支志在灭赵的大军不得不撤退,
最终在桂陵遭遇齐国军队,
心绪不宁的庞涓被杀个弃甲丢盔,
“围魏救赵”从此成为了兵法精髓,
其实这还真不是孙膑的独家智慧,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这种行为——
为救宋国晋文公攻击曹卫,
逼得楚国不得不与晋国正面对垒,
随后才有了“城濮之战”立下霸主神威。
而齐军的确离不开孙膑的天才指挥,
自从桂陵一战将魏军击溃,
齐国便将蚕食魏国纳入正轨,
第二年率领宋卫两小国作点缀,
三国联军逼得魏地襄陵陷入困危,
魏国最后靠着韩军的舍命相陪,
才让三国军队无功而归。
魏罃也明知在自己的通知范围内,
一马平川的地形是防守软肋,
这会让国防显得薄弱轻脆,
因此加强了要塞的建设充实守备,
不料秦军虎狼披坚执锐,
魏国的防御要塞成了秦国的“石堆”,
这更让魏国日渐狼狈,
也反衬出了秦国的强者光辉。
这当然离不开卫鞅的“鞠躬尽瘁”,
只是不知那时的魏罃是否后悔,
因为对公叔痤的推举无所谓,
当然更可能因为卫鞅官轻人微,
恐怕他还不知道强秦的功劳归谁,
也就很难感到心生惭愧,
但秦孝公肯定将卫鞅视作“强国宝贝”,
给他加官进爵赐予更多的恩惠,
卫鞅担任的左庶长仅是十一级爵位,
直接提拔到五级的“大良造”尽显富贵,
卫鞅也将变法的进度再次力推,
从鼓励耕战到完善赋税,
一方面让秦国彻底振翅高飞,
另一方面也让法令的严苛程度加倍,
一旦有谁与卫鞅新法相违背,
最轻也是身体受损之罪,
秦国很多官员因此终身残废,
而严重的就是全族被诛尸骨粉碎,
所以卫鞅难免招惹无数是非,
秦国百姓对这位大良造无比敬畏,
而官场权贵则对他恨入心肺,
不杀卫鞅报仇便夜不能寐,
表面风光的卫鞅前景却早已暗黑。
秦齐两国日益兵强国富,
难免会刺激到始终活跃的楚,
当时的楚君是肃王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