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秦军守将是能力不凡的樗里疾,
他一眼就发现了敌人的问题,
于是派出奇兵将楚军粮道偷袭,
楚军断粮自然大降士气,
很可能“友军”还不愿意提供粮米,
眼见自己的部下无法挨饿忍饥,
楚怀王借故“溜之大吉”,
联军一见纵约长将自己抛弃,
继续留在函谷关肯定没有意义,
樗里疾又率众反攻锐意进取,
剩下的四国一见大势已去,
索性作鸟兽散各奔东西。
此战并不是什么大规模战役,
秦军以寡胜众也算不上多神奇,
可这也足够让秦国有所惊惧——
虽说东方诸国与自己判若云泥,
他们联军也不过是外强内虚,
但想要有把握地打破这个联盟体系,
除了将“连横”策略坚持到底,
使“合纵”诸国分崩离析,
秦国自身也需要更多的财富和土地,
为国家提供充足兵源与粮食储蓄,
但问题在于秦国很难打破僵局,
不能东出函谷关就无法取得战争军需,
没有军需就更容易被东方诸国压挤,
这似乎变成了一个死循环矛盾体,
一时间何去何从成了嬴驷的难解之谜。
几乎与此同时秦国得到一个消息,
位于南方的巴蜀两国闹出分歧,
彼此攻伐都已力尽精疲,
竟然同时请秦国援兵将战乱消弭,
巴蜀就是现在的四川重庆区域,
向来是物庶民丰沃野千里,
只是受困于入川的山路崎岖,
周围强敌对巴蜀不敢随意惦记,
所以那里的百姓基本都能乐业安居,
他们请秦军入川就是天赐良机,
但秦惠文王仍有顾虑,
发兵巴蜀到底可不可以?
一旦大军南下进入巴蜀地区,
东方诸国会不会趁机打个措手不及,
恐怕到时两线作战首尾难济,
最终秦将司马错坚持提议,
只有拿下巴蜀才能让秦国如虎添翼,
这使得秦惠文王拿定主意,
派司马错南下发兵不再迟疑,
经过十个月左右对巴蜀的血洗,
秦国完成了对“天府之国”的占据,
从此使国力更加殷实富裕。
尽管秦军入川时对敌国加强防备,
但函谷关前并没有战火纷飞,
原来各国之间的斗争互有进退,
这反而给了秦国增强实力的机会,
特别是燕齐两国的恩怨是非,
几乎将天下目光全部聚汇,
正因如此燕国才展现出“七雄”光辉——
此前的燕国基本没多大作为,
只因他们地处周朝的最东北,
天下大乱没让燕国得到什么实惠,
同样也没有引来多少祸水,
典型的超级配角在群雄中充数作陪。
但燕国的资历绝对属于“老前辈”,
周王室第一次分封就有燕国的席位,
那时周武王派兄弟召公奭守卫东北边陲,
再看篡位的田齐与韩赵魏,
蛮族出身的楚国是自立国威,
更不用说秦国历尽马夫创业的苦累,
与他们相比燕国的贵族血统非常纯粹,
绝对是周王朝最老资格的诸侯权贵。
只不过燕国属于日渐式微,
占据广袤的土地却无功无罪,
在“七雄”一度不如韩国排在末尾,
借着“五国相王”燕易王混上了王的称谓,
燕易王死后儿子姬哙是出名的愚昧,
他竟让燕国摇摇欲坠,
只因他轻易相信一个国贼,
使自己从一个虚掌权势的傀儡,
最终竟然成为了战乱的冤鬼,
那么这个国贼究竟是谁?
燕国又为何如此狼狈?
也许成为燕王不是姬哙的终极心愿,
他更渴望成为流芳千古的圣贤,
很难说他是仁慈善良还是头脑简单,
总之这个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基本上就是缺个心眼——
他即位后竟想与尧舜比肩,
只是他效仿圣人的程度有限,
仅仅停留在浮夸的表面,
就是主动退位让权,
通过“禅让”放弃自己的王冠,
他信赖的子之成了心目中的人选,
这种想法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