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齐襄王田法章将祖业勉强守住,
王孙贾也顺手将淖齿铲除,
但齐国以往的强盛却难以恢复,
齐国仅剩的两城只是被乐毅围堵,
却没有无法攻破城池不杀不屠,
有人说他是顾忌自己灭齐后失去“用处”,
又或者说那两座小城的防守实在坚固,
导致燕齐在东方虽不至于偃旗息鼓,
但短时间内没有特别激烈的冲突,
各国也只能一方面趁乱对齐国偶尔欺负,
另一方面更要提防秦国的雄虎,
其中赵国相比于韩、魏、楚,
由于胡服骑射改革之后的勇武,
有了更多的“机会”与秦齐两国应付,
名将廉颇大约在当时走上仕途,
攻取齐地为自己迎来了更多的爵禄,
可面对西邻秦国的紧逼与欺侮,
反而更依靠一位“口舌”之徒,
那就是名垂千古的蔺相如。
然而蔺相如的成名离不开一件宝物,
此宝物名叫“和氏璧”引人瞩目,
所以有必要说说和氏璧的来路,
它见证了一次伟大人格的血泪悲苦,
这个故事还要追溯到东周之初,
楚国有位玉匠卞和拿石头做赌注,
他认定的那块石头藏着美玉天下绝无,
于是拿此石头找楚厉王效力服务,
不料楚厉王与手下全都“有眼无珠”,
认为不过是块普通石头又笨又粗,
自认为上当的楚厉王斩断卞和左足,
等到楚武王即位卞和依旧是诚意满腹,
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将玉石献给君主,
然而楚武王一样对卞和感到愤怒,
认为卞和是在对自己的智商成心侮辱,
竟然武断地砍断了卞和的右腿骨,
不幸的卞和只剩下终日的痛哭与孤独,
他不相信此珍宝会被带进坟墓,
更不相信如此宝贝得不到应有的评估,
但失去双腿的他却也无法再次将王宫进入,
直到继任的楚文王恰好巡游外出,
才偶然发现卞和在路边悲哀地嚎啕大哭,
楚文王被这个“残疾人”哭得有些糊涂,
便派手下问他为什么伤心到这种程度,
普天之下又不只他一人因没有双脚迈不开步。
卞和解释自己的悲哀并非所受之刑残酷,
只是难过于自己的忠诚被当作骗术,
空自拥有绝世美玉却无人信服,
这对自己和楚国来说都是祸不是福,
楚文王一见卞和悲痛地发自肺腑,
就安排能工巧匠认真仔细打磨玉璞,
果然发掘出一块绝顶美玉足以让天下羡慕,
使卞和这么多年所承受的痛苦与玷污,
才终于在一定程度啥得到了些许的“弥补”,
和氏璧的美名也就从此流传千古。
而关于“和氏璧”的这个典故,
是出自《韩非子》一书,
这里就有个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兀——
因为将楚国的史料仔细研读,
就会发现“楚厉王”这个称呼,
在历史上查不出归谁所属,
如果推测应该是楚国武王文王的父祖,
那么认为是蚡冒应该还算靠谱,
总之“楚厉王”不属于楚王名目,
不能将传说与史实混淆成糊,
当然拥有和氏璧的人的确非贵即富,
基本都是权贵人物身份特殊,
最后经历了数百年的转手与传输,
最终进入了赵惠文王的藏宝库,
而这个消息又很快传进秦国政府,
当然会让嬴稷对赵何羡慕嫉妒,
于是秦王下书希望与赵王“互利互助”,
将秦国的城池拿出足有十五,
将之交给赵何从此成为赵国的归附,
以期换来和氏璧给秦国供奉守护。
虽说“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使人受到鼓舞,
可秦国的外交本就不讲礼数,
想想他们历来不讲信用臭名昭著,
赵何自然能看穿嬴稷的企图,
交出宝物也得不到城池与国土,
可如果拒绝又会引来秦兵攻伐屠戮,
左右为难的赵何不甘心受此摆布,
君臣都感到无奈如同手脚受到束缚,
但又有谁能对赵国尽忠辅助?
这才是蔺相如建功立业打下的良好基础。
说起蔺相如当时在赵国的身份,
不过是个门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