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谁可以对范睢保证,
应侯从此以后比武安君受宠?
甚至在官场上也会前途不定,
今后很容易要受制于白起的统领,
不如由范睢向秦王提出申请,
见好就收从韩赵两国撤回兵丁,
而韩赵也会割让土地以求“安宁”,
否则即使通过杀戮取胜,
韩赵两国人也不愿意受秦国的掌控,
必定会大量逃离迁移向东,
这样的土地抢到手又有何用?
几乎都看不到工商士农,
城邑内满目疮痍十室九空,
大量荒芜的土地基本无人耕种,
反而让东方六国得到更多的民众,
更会迫使他们再次选择“合纵”,
收拾这样的残局反而会拖累秦国的民生,
经过以上利弊分析汇总,
可见无论是为私还是为公,
消灭韩赵基本都是无利可盈。
经过苏代如此一番“贴心提醒”,
范睢果然对苏代的建议满口答应,
很快便找到秦昭襄王奏禀,
建议秦王命令白起收兵返回国境,
理由当然是为了秦国前途大政,
毕竟秦军儿郎多年离家远征,
即使士气再高斗志再猛,
也需要回到家乡暂作休整,
何况现在消灭韩赵的时机确实未成,
不如将眼前到手的利益巩固成型,
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贯穿始终,
这样还会让这些“猎物”得到放松,
他们也不可能再现往日的昌盛,
所以暂时撤兵更有利于大秦江山一统。
嬴稷对范睢可以说是言听计从,
何况范睢只采用了苏代游说的部分内容,
建议的其余内容也能看出对秦忠诚,
当然会得到秦昭襄王的认同,
于是嬴稷向前线的白起下达命令,
让他班师回朝领赏受封,
可这种封赏让白起非常不高兴,
等于打破了武安君建立不世之功的美梦,
他后来知道这一切都是范睢的“怂恿”,
便彻底认定这位应侯是秦王身边的奸佞,
从此对范睢的怨恨成了他的心病,
整日在家中生闷气抱怨不停,
兼之他又对自己的功绩有恃无恐,
经常对秦国的决策冷嘲热讽,
还说秦国的战局离开他白起便不行,
传出去以后会被人臆断“加工”,
久而久之这些话被嬴稷得听,
又怎能不怒气冲冲?
可以说武安君将自己逼得末路途穷,
秦昭襄王一见他居功自傲的情形,
即便没有怀疑他对秦国不忠,
也必然讨厌这位功臣对自己的不恭,
何况白起原来是靠魏冉的提拔得以晋升,
而如今秦王早已与舅舅闹崩,
自然更加讨厌白起的心胸,
于是逐渐将武安君疏远于朝廷,
应该说白起刚刚登上人生的巅峰,
尽管过程和手段都占满了血腥,
但也不应否认他的军事才能,
然而他太过骄傲不懂对君王的尊敬,
到头来只落得个孤寂的凄凉晚景,
竟然失去得什么都不剩,
最后还害得自己丢了性命,
一切的努力就这么白白葬送。
可叹白起一生刚猛强硬,
明明痛恨政敌的面目可憎,
结果却让范睢的阴谋计划得逞,
等于“帮助”政敌在自己身边经营,
使应侯在秦国的仕途更加畅通,
只能说杀神在战场上无人能打赢,
却对是超一流的沙场骄雄,
但是在杀人于无形的政坛与敌交锋,
白起的能力几乎为零,
政治斗争不可能只靠强势蛮横,
更离不开深谋远虑的心机与精明。
而自从范睢将国内最大的敌人扫清,
在秦国享受到更多的得意春风,
剩下的唯一心愿只有让魏齐明正典刑,
否则他的内心将永远不会宁静,
但问题是魏齐一直在赵国潜藏行踪,
自己又刚劝完秦王不要对赵国继续用兵,
难道就任由自己的仇人在外逍遥侥幸?
最后通过头脑内部各种想法的撞碰,
再经过思绪的整理与交融,
范睢终于谋划好如何将魏齐严惩。
眼下的秦赵关系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