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看到李牧只消耗不动武还备受爱戴,
赵王便认为李牧是在故意懈怠,
大怒之下将李牧从前线撤裁,
改换其他将领对抗匈奴“恶豺”,
而新来的将领虽然没有李牧的能耐,
还异想天开地认为自己可以大放光彩,
立刻改变了李牧原有的战术计划与安排,
如此冒进轻敌的赵军失败也不足为怪,
得知边境军民变成了累累尸骸,
赵王只得再次拿李牧当救国王牌。
李牧向赵王只提出了一个条件,
那便是自己要坚持原有的策略不变,
当时一心想着将匈奴驱赶,
赵王也就不再反对李牧提出的方案,
赵国的边防军看到李牧重掌军权,
无不上下欢呼雀跃喜笑开颜,
而李牧依旧让部队整天在城关内操练,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要迎战“荒蛮”,
匈奴一见李牧依旧示弱手软,
早已认定这名敌军将领畏刀避剑,
于是更加野蛮肆无忌惮,
恨不得匈奴铁蹄立刻践踏中原,
然而面对敌人的凶顽剽悍,
依旧表现得胸有成竹稳如泰山,
继续按兵不动还大摆筵宴,
当然也不会任由城外被匈奴席卷,
于是坚壁清野不留丁点资源,
结果匈奴每次出击都满是期盼,
结局却是两手空空无功而返,
匈奴人如此被戏耍了“五次三番”,
最后气得匈奴单于怒火冲天,
发誓要不顾一切将赵军彻底打残;
与此同时反观李牧这边,
厚待手下将士天天酒肉美餐,
还有丰富的训练时间开弓射箭,
但总是如此空使力气白流汗,
又被李将军赏赐这么丰盛的酒饭,
更加整日憋闷无事可干,
导致想要这群舍命报答的赵军勇汉,
高昂的士气与充沛的体力爆满,
完全准备好了刀出鞘弓上弦,
斗志昂扬地要将匈奴尽情杀斩。
一方面是心态及早轻敌进犯,
另一方面以逸待劳擦掌磨拳,
一场拼死的战役势必不可避免,
就在这场死战开打之前,
此消彼长的战略储备让结果失去了悬念,
最终的结局证明了李牧的判断——
匈奴全部主力出击如同猛虎下山,
他们急于将赵军迅速击溃打散,
可李牧采用迷惑敌人的手段,
留下少数老弱病残在明处退败躲闪,
而将两翼精锐主力骑兵潜伏在暗,
如同两只准备扼死敌人的巨钳,
时刻可以出击将匈奴切剪,
果然老弱残兵将匈奴主力诱骗,
且战且退的他们将敌人引进包围圈,
带到单于率领全部主力重围深陷,
发现上当时却也为时已晚,
迷茫惊惧的匈奴骑兵瞬间大乱,
等待他们的是骁勇无比的赵国骑兵团,
就像嗜血的猛兽嗅到了血肉的新鲜,
眼里满是燃尽对手的火焰,
扑向了手足无措的匈奴全员,
霎时战场上鲜血迸流四溅,
匈奴人从来没有败得如此之惨,
这几乎是他们灭顶的灾难,
只有少数人马逃出了鬼门关,
匈奴单于靠部下拼死保护才脱险,
此役李牧一举歼敌十余万,
北方胡人一提李牧便心惊胆寒,
足见这位赵国勇将威名深远,
吓得匈奴不敢打赵国主意十余年,
但游牧民族除了牲畜没有其他物产,
所以他们抢夺中华财物也是必然,
此后数百年匈奴一直是中原的心腹大患,
而李牧屡建功勋后来被封爵号为“武安”。
至于赵国的另一位末世名将庞煖,
庞煖的“煖”也被后世写成“暖”,
据说他的远房亲戚是魏国名将庞涓,
只不过从庞煖生活的时代来看,
魏国肯定留不住什么名将或俊贤,
所以庞煖早就将门庭改换,
来到了赵国寻求发展,
有资料表明他在赵武灵王时开始做官,
一直服侍到如今的悼襄王赵偃,
因此他的年龄也可以推演,
起码要比廉颇还要更老一点,
就此可以再次反证廉颇的“麻烦”,
应该不是因为郭开买通的几句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