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嬴政还远没到完全成熟的年纪,
难免会有年轻气盛的毛躁脾气,
众人怂恿之下便想让各国人才远离,
但这样一来却让李斯心中着急,
他只能想尽办法应对这个巨大难题,
使自己可以不被秦国赶驱,
最后他决定利用自己出色的文笔,
试图将秦王的偏见“治愈”,
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据实论理,
这篇千古名文不仅条理清晰,
在提建议方面更巧妙又不失犀利,
使得秦王政不得不对逐客令重新考虑,
要不要强行命令异国人才迁移。
首先文章拿秦国四位“英主”举例,
秦穆公依靠着蹇叔和百里奚,
这才不再被中原歧视相欺,
到了后期则因为重用了由余,
最终得以称霸西戎制服边陲蛮夷,
而秦孝公对与公孙鞅更是有求必依,
最终商君才为大秦立下不世功绩,
秦惠文王最大的功臣是张仪,
秦昭襄王离不开应侯范睢,
这四位先住如果盲目自我封闭,
拒绝天下英才来秦国游历,
又怎能给秦国带来一个又一个奇迹?
其次在文中大胆对秦王现状讽讥,
说秦王收尽各国的珍宝美玉,
看到名贵宝物就有贪图占有之欲,
贪欢好色迷恋各国美姬,
一见到漂亮的美人便满心欢喜,
可是却毫不在意君王礼仪,
独独将各国人才的抛弃,
如此轻视人才只看重宝物与美女,
对真正的事业毫不珍惜,
这样的国王又怎能成大器?
顺着历史与现实的成文逻辑,
紧接着李斯对未来做出了分析,
如果这些人才分散到天下各个区域,
这无异于秦王最各国各地,
给予的最慷慨大方的“赠与”,
那些国家重用这些人才必定无疑,
如此一来各国会重新丰满羽翼,
本来已经丧失抵抗力的防御,
会因此重新崛起对抗王师攻击,
甚至还可能有机会对秦国发动侵袭,
那样的话秦国该怎么将天下统一?
所以秦王应该唯才是举,
舍弃那种狭隘的偏见与分歧,
减少对外国英杰的猜忌,
对秦国的未来才更有意义,
这不仅有利于秦国与大王的名誉,
更是为了秦国长远的利益。
嬴政看完此文可谓大汗淋漓,
对自己的草率决定也后悔不已,
更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痴愚,
立刻下令将各国人才重新召集,
这些“外国人”这才重新在秦国汇聚,
而李斯也凭借自己的名言佳句,
不仅让自己免遭清洗,
让嬴政相信给他更大的任务也可以,
从此在仕途上迈向更高的阶梯,
官拜廷尉主抓秦国的法律,
意味着可以跻身进入秦国核心政体,
摇身一变成为最高的特权阶级,
因为秦国崛起靠的就是法令严厉,
将秦国百姓变成了耕战工具,
所以能将掌控法律的权力归于自己,
标志着李斯辉煌人生的开启。
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吕不韦又被罢官免职服毒自毙,
李斯看到了更大的权力空间可以攫取,
但意外之人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布局,
那个人就是他的同门师兄弟,
就是那位韩非来秦国疏通关系,
只因韩国被秦国消灭的危机加剧,
韩国的存亡已经危在旦夕,
所以才来到秦国使用“缓兵之计”,
尽量保全韩国的基业得以延续,
但韩非自身也有些“隐疾”,
那便是说话口吃不擅长言语,
然而他的才智却值得称奇,
使得嬴政看到他的上书便为之着迷,
这不光会引起李斯强烈的妒嫉,
更重要的一旦秦王对韩非有所应许,
暂时对韩国放弃紧逼,
势必会破坏秦国统一这盘“大棋”,
因此给韩非定罪下狱,
不仅是李斯对这位贤才的“排挤”,
更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
嬴政看过了韩非的文章,
他对此人的才华非常欣赏,
文章暴露得人性的丑陋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