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迁诛杀李牧无异于自毁乾坤,
更摆脱不了被秦国消灭的命运,
果然秦军很快便将赵都邯郸围困,
这位赵王最终无处逃遁,
战败受俘也只能怪他自己太笨,
据说赵迁最后的音讯,
是被嬴政流放进南方的深山老林,
而赵迁的哥哥赵嘉却在战乱中脱身,
一路向代地逃命狂奔,
自立为王算是继承了社稷国本,
只不过赵嘉跟赵王不是同一个标准,
称为代王的他被看做有失分寸,
擅改国号当然有违列祖列宗的精神,
可这不意味着赵嘉是个不肖子孙,
因为还有资料说他的代王身份,
是被秦王嬴政下令委任,
只是为了彰显秦国有宽容好生之恩,
但代王赵嘉也不可能长久安稳,
他最终败亡于秦将王贲,
而这不仅标志着赵国基业正式断根,
更关联着燕国被灭的直接原因。
秦国消灭燕国本不让人意外,
但舍近求远绕过魏国则有些奇怪,
如果不是燕国让嬴政气急败坏,
他们的灭亡估计不会那么快,
这一切都源自燕赵壮士的“悲歌慷慨”,
明知正面战场无法将秦军击败,
只好用些阴谋手段秘密安排,
派遣刺客偷袭嬴政本就不太光彩,
就算成功也只不过是延缓亡国之灾,
不可能阻止秦军对六国的侵害,
但任何人在危机存亡关头出于无奈,
也不可能任强者将自己杀宰,
总要想办法将败局扭转甚至更改,
特别是燕国进入燕王喜的时代,
尽管国贫民弱没有什么能耐,
但总却天真地认为自己英勇豪迈,
不光想着如何与赵国军备竞赛,
甚至曾数次将庸碌的将领选派,
命令他们担当攻赵的统帅,
结果却是战死异乡尸体无人掩埋,
按常理讲燕赵两国多年矛盾仇深似海,
然而随着赵国到代国的亡衰,
燕国才意识到自己的屏障已被打开,
秦军虎狼随时都会执锐批铠,
杀入燕地大肆为非作歹,
这才明白敌视赵国实在不该,
只要联合代王抗秦才能控制恶劣事态。
至于燕国太子姬丹更是敢想敢猜,
他打算寻找英勇果敢的人才,
伪装成使者走进秦王宫台,
一举刺杀嬴政断了秦国王室血脉,
以为这样能让秦并六国大计推倒重来,
少了嬴政的秦国无法将统一的使命承载。
他父亲姬喜虽然对此想法感到惊骇,
但却既不同意也不拒绝反而暗中等待,
任由姬丹动用国家本不丰富的资财,
寻访敢于刺秦的勇士将之收买,
而正因为秦国将各国打得东倒西歪,
导致在燕国的逃亡之人成千上百,
其中不乏亡命徒背负累累血债,
比如有一个叫做秦舞阳的“男孩”,
据说他面相凶恶脸色惨白,
十二岁时就敢杀人却没有受到制裁,
如今在燕国也算逍遥自在,
这样的人当然可以通过太子丹的检筛,
但他杀人可能只是因为心胸狭窄,
然而刺秦的勇士需要更宽阔的胸怀,
好勇斗狠之辈不可能得到太子丹的信赖,
所以还要选择真正的勇士做王牌。
经过一番用心地寻找,
太子丹果然收到了回报,
一位名叫荆轲的英豪,
经众人让姬丹知道,
这样的人物正是被自己需要,
荆轲从原籍卫国到燕堪称千里迢迢,
而他一路经历的所遇所遭,
也值得后世的有志青年思考——
卫国虽然在当时列国中第一弱小,
他们的领主早已不敢使用诸侯的封号,
好在卫国人“灵活机变”如随风的野草,
哪方势力强大就往哪方投靠,
以至秦灭六国后卫国还能“屹立不倒”,
他们的最后一位领主卫角,
在嬴政儿子的时代才被吞掉。
可安逸的只是卫国的领主首脑,
他们守着祖宗留下的遗产不被侵扰,
可卫国的有识之士却找不到明主效劳,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从祖国“出逃”,
像公孙鞅的出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