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成了荆轲在燕国的遗言,
不仅在当时让众人深受感染,
也让无数人至今都感到动容潸然,
明知刺秦经历千难万险,
但荆轲也没有活着回来的打算,
然而按照当前有些人的观点,
荆轲是在将历史前进的步伐阻拦,
因为只有大秦一统江山,
才能平息数百年烽火狼烟,
也只有实现真正的一统中原,
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还有说即使成功刺秦使嬴政命断,
秦王只不过又换了一个人选,
但大秦一统的结局恐怕不可改变。
应该说这些观点确实理性客观,
但如果说荆轲只是个对抗历史的莽汉,
这种自以为是尽显肤浅,
简直就是愚蠢至极的“扯蛋”,
毕竟秦国统一的代价是消灭六国政权,
而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
更不能片面的强调奴隶剥削等观念,
因为嬴政也不是为了解放六国人民而战,
既然那个时代可以称之为“封建”,
那就没必拿当今的“马后炮”硬套生搬,
只能说各国统治者为了让自己安全,
总要想方设法逃避灾难,
所以荆轲效力于太子丹也无需批评或称赞,
反倒应该看他敢于义无反顾闯进鬼门关,
只为回报身边的高朋俊贤,
或者仅仅为完成友人的一份遗愿,
这颗轻生死重信义的侠肝义胆,
代表着难能可贵的言出必践,
丝毫不与任何利益关联,
的确值得后人对其倾慕慨叹,
何况在那个年代刺秦就是“行善”,
荆轲有着秉持善念不畏死亡的勇敢,
怎能说他不是个好儿男?!
有些人只想着脱离实际的盲目批判,
是否该为自己的狭隘赧颜?
然而无论后人对荆轲如何审看,
那出悲壮的“历史大剧”总要上演——
话说荆轲等人一路渴饮饥餐,
非止一天总算迈进了秦国的国境线,
可是荆轲与他的伙伴,
如果想要成功走进秦王的宫院,
最终得到机会被嬴政召见,
还需要大费周折一番,
首要任务自然是结交秦国的重要官宦,
想见秦王就得给他们送上“问路钱”,
求这些人帮忙向秦王进谏,
否则嬴政高高在上将礼物收完,
紧接着将命令荆轲一行人原路回返,
刺秦大计又该如何施展?
最终经过认真的打探,
得知一个叫做蒙嘉的官员,
名声一向是贪而不廉,
官拜中庶子的他虽不是什么权奸,
但也有能力讨得嬴政的喜欢,
所以如果有他为荆轲等人推荐,
想要接近嬴政也能省去很多麻烦,
蒙嘉果然对荆轲的千金之宝极为贪恋,
他也实现了荆轲等人的期盼,
使嬴政决定抽出时间,
同意与燕国使者会面商谈。
等到了荆轲与秦舞阳正式朝拜那天,
一个意外不光让荆轲感到难堪,
他更为此不得不落单,
只因秦王宫殿守备森严,
让人一进入就有极强的压迫感,
甚至可能给刺客带来迷幻,
绝望地认为行刺成功的可能性极为有限,
这就导致秦舞阳虽与秦王距离遥远,
但却早已经被嬴政震慑得“头晕目眩”,
于是表现得就是瑟瑟发抖浑身打颤,
兼之他本就长着一张面无血色的白脸,
此刻更是吓得惨白一片,
一副做贼心虚的表情让人瞬间看穿,
这时再看荆轲却依旧气定神闲,
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破绽,
能力加气度和秦舞阳相比有如天渊,
可见欲成大业者心理素质必非同一般,
他轻松地看着秦国人怀疑的双眼,
大方地回答尽显冷静平淡:
请上邦大国理解自己的这位“跟班”,
只因他的出身不过是北地荒蛮,
当然没有见过大秦这种雄壮的场面,
低贱之人自然受不了这种震撼,
不可避免会表现得浑身瘫软,
嬴政一见荆轲气度不凡,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