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遇到一个洗衣服的老太太面貌慈祥,
老人看到韩信虽然身形健壮,
但却早已饿得面黄肌瘦表情惚恍,
于是便拿出自己的饭食和他共同分享,
韩信自然被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
并且发誓一旦自己将来能够出将拜相,
一定对这个老大娘给予最大的回报和嘉奖,
这番话气得老太太火往上撞,
批评韩信实在是太过虚妄,
堂堂男子汉大丈夫不脚踏实地自立自强,
如此落魄竟然还带着非同一般的张狂,
自己不过是可怜这个年轻人饿得心身俱慌,
才分给他一些微不足道的饭食米汤,
怎么能说是自己要贪图他的报偿?
因为这个老妇人在河边洗衣裳,
也没有任何名字留在史书上,
所以后人用“漂母”代称这位老大娘,
“漂母饭信”的典故印证了韩信悲苦的状况,
然而这些还不足以表现出韩信的落魄沧桑,
另有一事更损害了这位“兵仙”的声望,
那便是“胯下之辱”的故事产生了更大反响,
使韩信成为当时无数人唾弃鄙夷的对象,
但他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也搞出了名堂,
以至于赢得了后世子孙的千古传扬。
胯下之辱的故事仍旧发生在淮阴,
那时的韩信还没有摆脱穷困,
整天东飘西荡身无分文,
但他却时刻在意着自己的身份,
无论走到哪他都是剑不离身,
在那个年代武器不会属于底层平民,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大致的推论,
韩信很可能是某个战国贵族的没落子孙,
但在那时连生计都解决不了的韩信,
随身佩剑便与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太相衬,
自然更容易找来乡亲们的议论纷纷,
大多数人不过是嘲讽他的日子山穷水尽,
可依旧要保持着这份虚荣的精神,
如果卖掉佩剑换来一些金银,
起码暂时可以有米下锅饱食几顿,
因此很多人都会认定不务实的韩信太过愚蠢,
自然也就更不会有谁对他心生同情或怜悯,
可无论别人对韩信有多大的不解与疑问,
一般人也不愿因他影响到自己的安稳,
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粗鲁蛮浑,
这种人看到韩信还敢身携利刃,
总会莫名其妙地心生不忿,
自然要无聊地将之挑衅。
终于在某一天韩信遇上了这种恶棍,
此人一见韩信便口出不逊,
辱骂韩信明明已经如此赤贫,
怎么还好意思身携佩剑装作贵族才俊,
紧接着他还向韩信一步步地靠近,
并且带着极度无赖嚣张的口吻,
对韩信欺负得越来越紧,
提出两个条件让他必选一个应允——
要么韩信杀掉自己证明他是有资格佩剑之人,
要么就放弃他那无知虚妄的自尊,
从自己的胯下爬出去后逃遁,
如此奇耻大辱让任何人都会无比激愤,
可韩信却不屑于跟这种人好勇斗狠,
他知道自己的性命与自由是唯一的资本,
一旦杀人他肯定要被抓进衙门,
成为囚徒之后又怎么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从别人胯下钻过实在于尊严有损,
韩信今后势必要听到更多侮辱自己的声音,
然而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既已来临,
最终韩信还是冷静的忍住了自己的愤恨,
这便是后人常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只见韩信牙一咬心一横怒气一忍,
果断地放弃了与这个恶棍的以命相拼,
只能选择四肢着地爬行前进,
从恶棍的胯下钻过表现得极为温顺,
随后起身掸掉衣袖的土尘,
无心顾及各种鄙夷便匆匆离开人群,
可是韩信的这种行为在当时就是个大新闻,
从此之后众人更厌恶韩信的人品,
认定他贪生怕死毫无廉耻之心,
如果是自己最起码也应该拔剑自刎,
这种无能鼠辈实在不如一个街头混混,
他死后也不会有资格进入祖坟。
但韩信当时的想法只是勉勉强强地生存,
只有活着才可能有机会建立功勋,
这个男人的志向就是要威震天下名满乾坤,
即便是背负的骂名与压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