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本就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便被他总结为“五常”指导人的日常行动,
至于孔孟提出的各种人际关系与感情,
本来包括君臣父子以及兄弟亲朋,
则被董仲舒筛选后“放弃”了朋友弟兄,
只保留了君臣、父子以及夫妻这三种,
并且作出了严格的等级限定完全不可通融,
君主在全世界都是至高无上天子真龙,
父亲在家中的地位拥有最高的权重,
丈夫对妻子有百分之百的的权威与尊荣,
总之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将别人支配与摆弄,
臣子妻儿必须对之尽心侍奉并诚惶诚恐,
这三种人际关系与孔孟之道可谓大相径庭,
孔孟提出的五种人际关系要相对地平等,
不尊崇礼法的君父没有资格做后辈的祖宗,
然而董仲舒总结的“三纲五常”却占据上风,
害得几千年来孔孟的名声都遭遇不公,
世人都因不合理的立法制度将孔孟批评,
却不知“三纲五常”不姓孔孟而姓董!
有了君权神授这个最大的统治方略,
再有三纲五常作为这套理论的详细注解,
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皇权不敢轻懈,
但如果说这些理论便是董仲舒所做的一切,
对皇权真正稳固也不过是“镜花水月”,
因为仅仅让百姓只是知道他所说的这些,
最后的结局不过是今天听说明天忘却,
所以只有让这些思想深入百姓的骨髓精血,
使民众逐渐放弃追求自由以及对强权的警觉,
其他人才彻底不会成为皇权的巨大威胁,
如何将这一切理论灌输进别人的血液,
才是《天人三策》中最重要的环节,
由此董仲舒的一个伟大提议便是创办太学,
让天人才俊只读儒家典籍满口“诗云子曰”,
彻底和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划清边界,
只有通过儒学考评才有机会入仕朝列,
从此儒家与其他诸子学说有了天差地别,
虽然不能彻底将百家思想彻底禁绝,
可再有学问之人不修儒学也是品行卑劣。
董夫子由此帮助汉武帝打牢了基业,
虽说董仲舒的这套做法值得商榷,
起码他让华夏曾经的灿烂文化面临凋谢,
但这也远胜过秦王朝独尊法家的文化浩劫,
李斯所倡导的“焚书”才是将文明毁灭,
尽管尊儒尊法不过都是愚弄民众将民智劫掠,
然而李斯的强行焚书只能证明秦朝之暴虐,
独尊儒术则比焚书迈上了更高明的台阶,
李斯的做法无论于史于人都是罪孽,
董仲舒只是让百姓将思想向儒家倾斜,
长此以往天下人的态度会愈发明确,
只有忠君爱国讲究仁义才能加官进爵,
如此以利诱人便可以等待其他学说衰竭,
面对如此奇策怎能不让刘彻龙颜大悦?
将汉武帝此前不少困惑与难题解决,
准奏一切成了董仲舒进献策略的完结。
刘彻的统治经此更像强化后的精钢玄铁,
在当时有效地防止了可能面临的四分五裂,
但也让炎黄子孙的思路日益枯萎干瘪,
很难也不敢将新鲜事物或文明发掘,
从此使中国人的行为准则进入全新一页,
随着时间的推进与朝代的更迭,
民众的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禁锢制约,
使得数千年来国人愈发接受权贵剥削,
根本意识不到这是特权阶层的苟且……
由此可见董仲舒虽是一代大儒才思敏捷,
他当时所做的一切也确实促进了社会飞跃,
论其千秋功过则很难评价准确妥帖,
只能说此人内心纯良绝非奸邪,
但他给华夏大地带来的影响也绝非圣洁,
更让孔老夫子为之背负了不少骂名与戏谑,
因此董仲舒即便是名流雅士儒林俊杰,
他的境界与言行也无法将圣人超越,
较之孔孟先贤自然是差了一大截。
董老夫子不仅是在历史上藏在圣贤身后,
他在汉武帝身边其实也没有太大成就,
应该说他的影响力比名声远远不够,
从某种层面上说也算是壮志未酬,
这也并非是汉武帝疏远功臣不知念旧,
只是他认为最有才能之人应该有武略文谋,
所以董仲舒虽然定下千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