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窦婴为了保护灌夫将办法想尽,
甚至向大汉皇帝写下了为灌夫求情的书信,
说这个醉鬼闹事的行为虽然可恶蠢笨,
但这不过是他酒后失德迷乱心神,
完全可以依法惩治此人的狂妄不慎,
可是因此就让一代名将掉头命殒,
这种处理实在是太过严苛不够宽仁。
刘彻读罢书信后经历了半晌沉吟,
他也明白以此斩杀灌夫其实并不严谨,
然而灌夫的种种蠢行已让他感到失望没劲,
早就不再指望如此混人抵御匈奴入侵,
也就没必要为他得罪母亲据理力拼,
不过一想到他还是个英勇作战的将军,
所以他决定在名义上让母亲对此案亲审,
在太后与百官面前让窦婴和田蚡讨论,
再借由百官之口说出留灌夫活命的声音,
想用这样的办法平衡各方减少裂痕,
不过各位朝臣都早已身经百炼油滑灵敏,
他们当然明白得罪太后会更加严峻,
结果这不仅没能让灌夫冤情得伸,
反而还连累窦婴作了处死灌夫的陪衬。
本来窦婴可以免遭浩劫躲开屠刀,
只是他一心想要将灌夫的性命力保,
其实窦婴也知道这样对自己前途不妙,
但他认为最多不过是丢官罢职爵位摘掉,
因此他跟家人的表态也极为骄傲,
得到魏其侯爵位不过是为江山立了功劳,
从自己身上因过丢爵也没什么大不了!
结果因为对前景的危险性估计过小,
这才决定与田蚡当庭对质保护灌夫被告,
二人在太后与百官面前都没能将对方辩倒,
窦婴坚持灌夫只是酒后失德将喜宴搅闹,
但念及他为大汉出生入死劳苦功高,
也绝不至于被开刀问斩定死不饶。
田蚡也知道灌夫功过相抵可以做免死依靠,
便指出灌夫其他罪过将众人视线引导,
拿出更多的罪名将灌夫的案件性质混淆,
尤其是定死灌夫的证据有重要一条,
那便是灌夫家族在故乡有着豪强的名号,
而豪强在大汉朝是被重点打击惩治的目标,
相当于当今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匪盗,
这种恶势力从古至今都是对国家恶劣的滋扰,
而灌夫正是这样一群人的核心首脑,
所以诛杀灌夫便是对颍川百姓安良除暴。
田蚡对此证据说得可谓是言之凿凿,
如此一来灌夫自然是死罪难逃,
可这样也自然激得窦婴无比愤恨气恼,
压抑多年的怒火瞬间在他胸中燃烧,
此时魏其侯已经忘记了此时不该泄愤争吵,
而是要说事论理避免个人恩怨单挑,
索性将自己应有的身份于涵养全部丢抛,
只顾揭露田蚡种种隐私劣性有如泼妇口角,
而武安侯更精于泼皮无赖流氓之道,
自然也会揭露窦婴很多问题当中爆料,
窦婴本来就性格刚烈睚眦必报,
这样一来双方更是唇枪舌剑锱铢必较,
本来是为灌夫辩论罪名的会审彻底变了调,
两位朝廷重臣不知体统地当中发飙,
只闹得朝堂之上有人摇头也有人偷笑……
总之严肃的宫廷变得像市井一样混乱喧嚣,
如此一来也气得刘彻更加愤怒烦躁,
他本想借住这次机会让官员替自己铺路搭桥,
以期众人替自己求母亲王太后下诏,
免除灌夫死罪以便将此案件一笔勾销,
可那些老谋深算的大汉朝臣怎能吃这一套?
何况田蚡一心要杀灌夫毫不退让分毫,
自然众人几乎都选择中立不批评谁错谁好,
只会异口同声表态完全效忠大汉王朝,
皇帝裁决谁有罪就可以将谁投入死囚大牢,
如此一来等于将大汉天子放在火上无情炙烤,
然而这样一闹更不能让结局糊涂潦草,
毕竟窦氏家族现在的势力在逐渐衰弱减消,
更有很多官员本就在找机会与田蚡结交,
因此越来越多的态度开始向灌夫声讨,
也只有这样才符合官场规则满足各自需要,
眼见得所有人如此趋炎附势投机取巧,
只气得刘彻当场拂袖而去不再受此煎熬,
此案的决定权自然交给了王太后再难动摇,
如此一来结局自然是毫无悬念人尽知晓,
灌夫全族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