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卫青之所以可以光耀史册,
最重要的当然是他屡战屡胜将匈奴击破,
凭借着英雄七战七捷收复河套河朔,
大汉终于将被动挨打的尴尬局面摆脱,
中原不再任由匈奴虎狼凌虐宰割,
应该说这也是大汉王朝经历数年的折磨,
才积蓄了足够的财富和力量得以喷薄,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分析解说,
则属于历史对汉武大帝的一次选择,
而非建功立业的必然是他刘彻,
当然也不能说这是刘彻与时代的巧合,
因为如果换上汉惠帝刘盈那般懦弱,
恐怕汉匈之间还不会爆发战火,
同时更离不开刘彻善于用人眼光独特,
不仅懂得论功行赏更不纵容过错,
所以飞将军李广即使在匈奴那里威名赫赫,
但始终因为他时运不济与其特殊的性格,
导致他始终与封侯拜相擦肩而过。&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
虽然说他的祖上李信没能成功征服楚国,
但李信打败太子丹的功劳也算尚可,
因此这个家族也是名门大户声望远播,
李广早在汉文帝时期便已初显胆魄,
那时汉匈之间的冲突虽然没有太大规模,
可总有小股匈奴人马将中原招惹,
血气方刚的李广自然果断从军毫不退缩,
兼之他自幼勤学苦练能骑善射,
在战场上斩下的首级比其他士兵更多,
如此表现自然让刘恒欣赏这个英勇小伙,
然而这位仁厚帝王向来不愿挑起兵祸,
又知道眼下的实力没有战胜匈奴的把握,
也只能感叹眼下并不利于李广将功业开拓,
假使他能早出生数十年赶在汉初秦末,
他的勇武必然会让太祖高皇帝无法割舍,
那样的话建功立业封个万户侯都唾手可得!
虽说李广在汉文帝时期没有更大收获,
但得到文帝如此评价已经是莫大的恩德,
等到汉景帝时期李广承担了更多全责,
七国之乱时他便在周亚夫帐下听令辅佐,
可他却因结交梁王得罪了刘武的哥哥,
所以平定七国之后也没有带来太好的结果,
年轻的李广自然因为没有封赏闷闷不乐,
但他又怎能明白皇权斗争的恩怨纠葛?
心中唯有抱怨皇室对功臣的苛刻,
而后调任上谷太守依旧保持善战本色,
几乎天天与匈奴开兵见仗杀得火热,
完全无视汉匈表面上维持和平的决策,
而且由于他年轻自负从来不畏险恶,
每次在战场上都是快意拼杀与匈奴肉搏,
大汉朝廷也担心他太过狂傲不知闪躲,
也许不知何时就为国捐躯前景难测,
因此李广被多次调任称得上是四处奔波,
然而他无论在哪里都不可能甘忍寂寞,
兼之李广作战并非一味鲁莽舍命与敌争夺,
他的谋略也经常助他化险为夷逃离旋涡。
李广在上郡时做太守训练军队,
汉景帝派一名亲近宦官在李广帐前作陪,
可这宦官并不想只做李广的一名亲随,
便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于上郡城北,
恰好遇到三个匈奴人似乎还没有防备,
他就想趁势以多欺少耀武扬威,
结果这个宦官很快便对自己的决定无比后悔,
因为他面对的三个匈奴人绝非善类,
射术惊人的三人瞬间将数十名骑兵全部击溃,
这名宦官靠着少量残兵的舍死保卫,
才侥幸杀出一条血路突出箭雨“包围”,
逃回李广军营时自然是满身是伤满脸是泪,
李将军自然要询问这些人为何如此狼狈,
他也就只能一五一十讲述没有任何隐瞒避讳,
李广听闻三个匈奴人打得几十名骑兵弃甲丢盔,
立刻判断出这三人属于匈奴内部的神射精锐,
最擅长射箭的他们有着强大的杀伤能为,
这样的三个神射手一定要将他们彻底摧毁,
否则一旦让这三人成功向匈奴本部回归,
只能增加敌人实力为自汉军招来更多祸水,
所以李将军决定趁着这三人还没能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