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信心满满地对匈奴发起了反攻,
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注定会造就英雄,
然而在任何时间空间下人与人都会不同,
心怀大志的武将当然希望凭借自己的智勇,
在这难得的机遇下驰骋沙场立业建功,
也必然会有人懂得战争带给国家的种种弊病,
更加倾向于熄灭战火天下太平,
无论他们是为了自己人生的平安稳定,
还是心系着大汉王朝的江山百姓,
总之这样一群人也有足够的理由反对刀兵。&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特别是在那个年代儒学已经被奉为正统,
能力非凡的汉武帝既懂得要对武将给予重用,
更明白不可以忽视那些经天纬地的儒生,
因为他也看到了自己当时治下的大汉朝廷,
虽然文武百官对自己这个天子表现得毕恭毕敬,
可是以丞相为首的重臣会将皇帝言行纠正,
甚至有些忠直之士还会与皇帝据理力争,
外朝对皇权的牵制让刘彻虽不怀疑朝臣的忠诚,
他也需要更多的儒生组建自己的内朝与外朝抗衡,
于是他本人颁布了发掘人才听取建议的诏令,
各路儒生向汉武帝进言也就水到渠成,
其中主父偃严安徐乐等人最受刘彻的欢迎,
他们的大部分主张都是战争不会将国家振兴,
只有减少武力转向执行更多的仁政,
才能让大汉王朝真正长治久安永远兴盛,
这些言论看似与汉武帝开疆扩土形成矛盾交锋,
但刘彻不仅没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不忠,
因为他们坚持着完成江山大一统的使命,
而大一统正是每个皇帝都向往的美梦,
特别是刘彻时刻想要保持军事力量的强硬,
守护子民以及大汉幅员辽阔的疆土边境,
可是他当然也想要实现大汉王朝的物庶民丰,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大一统大繁荣,
这也是之前的历代帝王都无法实现宏图美景,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真龙天子当中的天子真龙!
于是主父偃这群人在汉武帝身边迅速窜红,
从一开始将之任命为朝廷中普通的郎中,
直到一年内将主父偃四次破格提升,
做到了中大夫这样地位极高的重要公卿,
如此一来让主父偃得意至极笑谈春风,
而一个人一旦变化太快便不可避免得意忘形,
特别是他这种人当年未得势时还经历过无数苦痛,
这些麻烦源自他不太完整的品行与个性,
他的为人天生张扬言语又刻薄无情,
自视过高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自然是家贫人穷,
这样的人本来就不会有什么挚友亲朋,
即使有也会被他很“随意”得毁个一干二净,
所以即便主父偃有再高深的学识与才能,
在他穷苦之时也只能受尽排挤嘲讽,
索性他离开了四十多年的齐国故乡山东,
决定来到国都长安试着将运气碰一碰,
期待着某个权贵慧眼识才帮助他显贵扬名,
最终他攀附到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卫青,
盼望着这位皇帝的小舅子可以帮他向上疏通,
而卫青虽然不太计较主父偃的种种言行,
可是以主父偃的资历在偌大的长安城,
始终摆脱不了籍籍无名的状态人微言轻,
这种状态直到汉武帝下令广开言路得以告终,
主父偃当然不改本色提出反对战争的奏请,
而在他看来眼下主动出击匈奴虽然节节获胜,
但是如果只选择一味媚上对朝廷歌颂吹捧,
并不会引起皇帝注意产生什么特殊效应,
只有在上书中对战争提出问题种种,
甚至是故意无所畏惧的提出批评,
结果凭借着这份才华横溢的有恃无恐,
反到让刘彻这大汉天子觉得立意独特新颖,
跟之一样的严安等人也是因为对战争没有称颂,
也就一并都得到了寻觅人才的刘彻的看重,
然而主父偃的提升比其他人看起来更为轻松,
依靠的也确实是他的才智而非哗众取宠,
他提出的推恩令彻底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