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一家三口收拾停当,准备去赶集。
杨晨看到奶奶慢慢挪动着坚定的步伐,走到杨晨家的屋檐下,“奶奶,你也要去赶集啊?”杨晨的奶奶今年都78了,身子骨还算硬朗,虽然浑身都是病痛,但能吃能睡,还能干点手上的活计,没大病大灾,杨晨记得穿越那年,他们几个孙子辈的还在商量等奶奶九十大寿的时候风风光光的给奶奶做一个生日宴会。
杨晨回家第一时间没有见到奶奶,是因为奶奶这几天在大伯家生活。
自从杨晨的爷爷去世以后,奶奶就轮流到杨晨和大伯杨德旺家吃住,每家一个月。
当然,话是这样说,其实,奶奶爱喜欢在谁家多住几天,两个儿子谁也不会有意见。到奶奶九十岁的时候,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都很孝顺她,更别说一大帮孙子孙女外孙了。
奶奶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养育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到奶奶九十岁的时候,真是儿孙满堂,四世同堂,重孙都有好几个了,最大的重孙都十岁了。
这是后世独身子女家庭所不能享受到的大家庭的幸福。
杨晨的爷爷杨琨四年前去世了,享年71岁,杨晨的奶奶比爷爷大三岁,去世前一直在村上担任村长的工作,很得村民的信任。而杨晨大伯杨德旺现在五十岁,在村里担任副村长,村会计工作,是下一届村长的热门人选。
“是啊,晨儿昨天刚回来吧?书读得怎么样?”奶奶步履走的很慢,但一步总是一个脚印。
“爸打电话回来呢,奶奶,呆会儿你也可以跟爸爸说几句话了!我的学习很好啊!”杨晨跟奶奶报告了一下学习,当然就是笼统一说,说多了奶奶也听不懂。
“嗯!电话这个东西是怎么把你爸爸的声音传过来的啊?”杨晨知道,奶奶对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是一点都不懂,连按电视遥控板都不会。可能奶奶唯一会使用的电气设备就是照明电灯的拉线开关了,你要是做一个按钮开关,她就要患糊涂。
杨晨家的电视可不是背投等离子液晶纯平,不过一个老式的显像管凸面电视,不过加了一点彩,所以就被称为彩电。
这个时候的农村连电话都不普及,更别说比电话更贵的高档电视了。
这几日晴好,路倒也好走,杨晨和杨然陪着奶奶慢慢来到村头,因为这里靠近连接几个自然村和乡政府所在地的一条土路,所以,这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村里的一个人员密集中心。
时间还不到九点,但在这个村子唯一的公用电话旁等着打电话或者接电话的人倒是聚集了不少。
“潘秀珍,赶集啊?”同村的一个妇女见杨晨母亲领着两个儿子来公用电话旁等着接电话,就寒暄地问道。
“呵呵,是啊,怎么,等会儿一起走吧!你也接电话啊?”
“是啊,女儿从广东打过来的!你女儿也在广东?”
“是啊,好像在什么电子厂,我也弄不明白,还是你女儿能干,人又长得漂亮!”
“哪里哟,看你两个儿子,大的一表人才,小的乖巧伶俐,真是羡慕死我了!哈哈!”这个村妇虽然口中谦虚,但表情却是很受用。
杨晨一天只读圣贤书,虽然见过这个妇女,但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所以也就没有理会,只是象征性的叫了声婶婶。
这个时候的电话费奇贵,最重要的是双边收费,也就是说接电话也要收钱,不但电信公司要收,提供电话服务的老板也要收费。所以,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煲电话粥,把该讲的讲几句,该嘱咐的嘱咐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很快电话铃响了,接着老板叫了一声,“潘秀珍,你的电话!”虽然杨晨对老一辈的村民不熟悉,但老一辈之间到是比较熟悉。公用电话的老板当然也是认识杨晨母亲的。
“喂!”潘秀珍拿起电话,电话那头就响起了一个男人有些沉闷的声音。
“家里都好吧,你呢?”杨德鑫在电话里问道。
“都好,妈的身体也挺好的,你安心在外打工就是!”
“嗯,我打电话来就是为了告诉你一声,秦云买了一部手机,以后有事可以打他的电话,我把电话号码念一下。”
“哦,好的,你等会,我找老板借支笔!”
“周家大哥,借你家的圆珠笔用一下!”
“妈,我身上带着笔呢,是不是秦叔叔买了个电话,让记号码啊,你说,我记着就是了。”
其实,杨晨对秦叔的这个电话是相当熟悉的,如果世事没变的话,他马上就可以说出这个号码。
秦叔是杨晨父亲杨德鑫的一个堂妹的丈夫,和杨德鑫家的关系一直不错,也给了杨德鑫家很大的帮助,因为这些年一直在省城做家装,随着房地产的兴起,倒也挣了一些钱,这个阶段还是一个包工头,杨晨的父亲就在他手下做木工。
“嗯,好,你说吧!”
“130……”
杨晨记下母亲说的号码,跟他后世的记忆一模一样。
这个时候的手机,最差的也得抵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