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第五琦主财计,掌管左藏,因为京师权贵多求赏赐,无力推拒,就建议将各地赋税直接归入皇帝私有的大盈内库……从此公私不分,倘若碰上个大手大脚的皇帝,财政官员哪怕再有本事,也必入不敷出啊!好在就目前看起来,李豫比他老爹,多少还算节俭一点儿……只是赏赐起禁军、亲信来,却从不悭吝。
哦,这回赏赐魏博例外……
卢杞基本上每月一封书信,向李汲禀报中朝之事,逢有急务,还会临时遣使。不过李汲最担心的是西陲御蕃之事,临行前也跟卢杞交代过了,由此其秋吐蕃来侵,朝廷正式公文未至,而李汲已知其情。
马重英这回没再攻打陇上——估计不是被李汲给吓着了,而是被那些首鼠两端的西羌恶心到了——却发重兵攻打凉州。
河西节度副使杨文烈使监军柏文达将兵万余往御,蕃军夜袭,唐军大败,死伤过半,柏文达率残兵痛哭而归姑臧。然而杨志烈亲往相迎,却安慰他说:“监军能得全身而退便好,些许士卒死伤,何惜也?”将士皆怨其言。
随即吐蕃大军连破诸城,包围了姑臧,杨志烈还欲固守,士卒却不乐为用,不过短短十日,凉州便失陷了。杨志烈逃往甘州,为沙陀部所杀。
吐蕃既取凉州,不但彻底隔绝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更等于打开了镇西、北庭的大门……
好在于此同时,剑南西道节度使严武发兵西进,击破当面蕃军,攻克了当狗城和盐川城,算是给唐廷挣回了一些脸面。
其秋,唐廷的主要战略目的,是扫除卧榻之侧的隐患——郭子仪将兵击败西羌,果如其此前所言,将静边六府的党项羌迁往银川以北、夏州以西,将宁朔州的吐谷浑迁往夏州以西——以免彼等再次作乱,勾连西蕃。
旋即李豫召党项族大首领、左羽林大将军拓跋朝光、拓跋乞梅等五人入朝觐见,厚加赏赐——从此拓跋乞梅居庆州,号东山部;拓跋朝光居夏州,号平夏部。
因为此功,李豫欲加郭子仪尚书令一职,郭子仪推辞道:“自从太宗皇帝潜龙时担任此官,累圣不复置,近日皇太子(李适)也曾为之,此非微臣所宜当也。”三辞不受,李豫据说深受感动,乃命将此事记入国史。
为备西蕃,因郭子仪所奏,将从前东来勤王的安西四镇及北庭行营——原驻河中,今已罢河中节度使与耀德军——安置在泾、原两州,设泾原四镇北庭行军节度观察等使兼泾州刺史职,以马璘充任。
陇右既陷,且唐军又在大震关战败,蕃军一度包围凤翔,则凉州孤悬无依,迟早易手,本在李汲意料之中,闻讯虽然喟叹,倒也不至于大惊大怒。这一年的秋冬之际,唯有两条意料之外的消息,使李汲感触颇深。
其一,李光弼去世。
郭子仪、李光弼,乃是唐廷的两大柱石,位列三公,且都担任过方面之任,为副元帅——其实还有一个仆固怀恩,但这人甚至于一族的政治生命已经等同于死亡了——相信长安城内早就备好了两张华丽丽的冷板凳,虚位以待。然而郭子仪闻诏便行,老老实实回朝去安坐,李光弼却拥兵徐州,坚不肯归。
李豫知道李光弼之母在河中,乃数次三番,遣中使前往慰问,后来干脆将她迎至长安,赐第安置,厚加供给,并使李光弼之弟李光进执掌神策军。然而李光弼还是不肯听诏,时人都云,这是因为来瑱之死给他敲响了警钟,他唯恐还朝后遭到程元振的陷害……程元振之失脚落魄,未必没有这一层因素在——若能使李太尉还朝,以免他步上仆固怀恩的覆辙,天子又何惜一阉宦哪?
然而程元振虽罢,李光弼依旧不肯回来——说不定是忌惮鱼朝恩——最终便在本年八月,病殁于徐州。李豫闻丧,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武穆”。旋以王维之弟王缙代其都统河南、淮西、山南东道诸行营。
郭子仪垂垂老矣,仆固怀恩等若囚禁,如今李光弼再一死,李汲仿佛瞧见了旧时代的落幕……但自己,能否掀起新时代的幕布来呢?还有谁会跟自己并肩作战,共同支撑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呢?
至于另一件事,是由卢杞报来,李汲展信一看,不由得拍案大骂:“这奸回劣道、老阉舅子,我定不肯与之干休!”
——所言“奸回劣道、老阉舅子”,指的正是当朝首相元载。因为元载出身寒微,屡试不中,最后是靠着论道衬了玄宗心意,策试中举,方才步入宦途的,故而敌视者私下都骂之为“劣道”;他曾巴结李辅国,与老阉之妻联宗,李汲故言“老阉舅子”。
元载欲图独断朝纲,但在政事堂虽可一言决事,却偏偏治不了“内相”李泌,因而常欲设谋将李泌逐出长安城去。叵耐李泌不但深得李豫父子信重,且善保身,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