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甘州路的部落头领名叫哈里克,是家中长子,还有两个亲兄弟,老二巴图尔,老三艾则孜,三兄弟各有所长。哈里克在维语里是“创造者”的意思,人如其名,此人沉稳持重,城府极深,擅于谋划指挥,是部落第一号人物;巴图尔在维语里是“勇士”的意思,长得精壮结实,作战勇猛,武功高强,部落里无人能比;艾则孜在维语里是“有力量之人”的意思,力大无穷,嗜好吃生牛羊肉,打仗必喝酒,酒醉后恍若疯牛,杀人如割草。
哈里克的部落有数千人,牛羊不计其数,真正可以作战的男丁不足千人,加上联合的其它部落,总共不过两千余人,就这样一支人马却试图攻打拥有近6000军士的甘州路。按照常理无疑以卵击石,可哈里克却不这么认为。根据他多年经验判断,大明气数已尽,现在到了强弩之末,国力衰弱,哪谈得上富国强军?以前曾经多次派人试探,边防守备空虚,军队人心涣散,尽管他们以少击多,但胜券在握,他有信心取得最后胜利。
就在哈里克准备大举进攻之际,布日固德千户长也在排兵布阵,积极应对随时可能来袭的吐鲁番军队。他接连召开几次联席会议,邀请邻近部队指挥官参加,旨在加强彼此合作,通力抵御外敌。经过商讨,大家一致决定,一旦一方有难,其它部队立即前来援助,集中优势兵力对付胡人骑兵。因为吐鲁番民族是游牧部落,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精于骑射砍杀,在地上作战反倒不占上风,所以必须于战斗初期就要击溃他们的骑兵,不然如果骑兵得手,定然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扑大本营,无人能够抵挡。
为打掉对方骑兵,布日固德千户长特别请示指挥使,给每个千户所配备火炮两门,炮弹若干。要知道那时候大明国力衰退,军费年年吃紧,莫说火炮,即使一般物资都很匮乏,这几门火炮还是甘州路历届指挥使积攒下来的家底,非常不易。光有火炮还不行,布日固德又下令由军械师督造,每人自制弓弩10把、竹箭200支,竹木从南方购买运来,箭头由城里铁匠打造。时间紧迫,这些弓箭必须在20天内完成制作。
为何要军士自制?因为布日固德考虑到大战在即,胡人骑兵来势汹汹,大明军队在马上作战不占优势,那么便要加强防御和守备。最好的办法有两点:一是用密集的火炮与弓箭把对方阵势打乱,最大程度摧毁敌军有生力量;二是深挖战壕,埋设铁篱笆、树桩、地雷等障碍物,阻滞敌军进攻,另挖掘防火沟数条,防止敌人火攻。
火炮弹药有限,很快会用完,这时就需要许许多多利箭,如果没有遏制住敌军骑兵,让他们冲进阵营,后果不堪设想。为何需要那么多弓弩呢?——因为弓弩磨损很大,一般射不到二十支箭拉力就减弱了,射程会大为缩短,因此需要频繁更换。而按照大明军队建制,只有专职弓箭手才能配备一定数量的弓箭,根本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布日固德从作战实际出发,针对吐鲁番骑兵移动快速的特点,特别要求每一名士卒都必须学会拉弓射箭,先把箭射完再与对方步兵格斗。
此次胡人大军压境,布日固德希望士兵奋勇杀敌,故而向指挥使禀告临时提高悬赏标准: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士卒,官职可直升至副千户长。
另外,由于胡人每人右耳均佩戴银质耳环,所以论赏标志物变通为敌军右耳,以割下的耳朵数量来计算被杀死敌军人数。
甘州路各千户所同布日固德一样,都在积极备战,其它各路也同样面临战事,请求援助的加急奏文像雪片般飞向京城,搁在神宗皇帝龙案上,摞得有小山那么高。朝野上下为之震动,文武大臣每日上朝只做一件事,就是议论边关军情,尽管相距遥远,但有一种不祥预感萦绕于大家心头——吐鲁番胡人袭扰事小,东北边境鞑靼势力日渐强盛,假如有一天他们效仿西北,大举进犯中原,大明江山社稷还保得住吗?
♂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