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匣里面的信很多,写信的人很多,袁凌鳯知道镇武卫希望自己回去,但是回去也不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袁凌鳯还是觉得自己待在老家吧。
走到书桌旁,铺纸磨墨,袁凌鳯提笔写到:“时机未到,安稳众军。”袁凌鳯不想多写,这八个字就是他的回答。
后军里面将作的问题,袁凌鳯却废了不少笔墨。冶铁炼钢,制甲治兵,这是袁凌鳯定下的基调。
现在后军的发展已经了正规,他能做的都做了,只是一些细节需要叮嘱一番。
袁凌鳯以为信匣下面的信只是朱临昭他们这些部下的,但是却没有想到崇祯的一封信却夹在里面,落名王信。
给那些部下一一回信后,袁凌鳯拿出来那封署名王信的信。袁凌鳯可不会傻傻的认为是一个名叫王信的人给自己写的信。崇祯没坐上皇位时,受封信王,信王,王信,袁凌鳯不傻。信里面的话不多,但是袁凌鳯却看的很认真。
里面有对袁凌鳯近况的询问和叮嘱。最后一句话是照顾好自己的子侄。这里的子侄就是朱慈烺了。
这封信袁凌鳯就不能像之前的回信那么随意了。
袁凌鳯想了想写道:“自凌鳯归乡,亲族团聚,欲建南崖堡以御不测,族内和睦,一切皆安,族中少壮每日备战不倦,待朝廷征召,必为国效死。
次良,性格醇厚,胸怀大志,品行无缺,有古贤子之风,随岭卫晨起练体,上午身着长衫,夹先贤经典,为小儿授课,温良恭俭,有大家之风。午后,身恤下民,却不言苦,夜夜坠书不倦,好学求闻。
凌鳯心忧世伯,风云变幻,前路茫茫,为一时之困,待炙阳高升,可一扫而空,世伯家中生意兴隆,是为困局捷径,受缚于人,万事不成,唯有家中充盈,能舍拖坠而扶摇直上。
凌鳯一家之言薄,老虎假寐而已,酣睡而醒,虎啸龙吟,快哉。
待家中事安,若世伯言语,必千里驰援。”
吹干墨迹,袁凌鳯苦笑良久,这么多年了,自己还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子。
袁凌鳯的意思很简单,只有三点,我很好,朱慈烺很好,国家休养生息,再谋战事。
袁凌鳯伸了伸腰。拿起信匣里面的最后的一封信。香味?袁凌鳯鼻子动了动,揉了揉鼻子。
取出信纸,袁凌鳯看完却有些头疼,他也知道为什么这封信为什么带有香味了,因为这封信是周皇后给自己写的。
只是这信里面的,对于袁凌鳯的冲击却有些太大了。
自己什么时候欠了风流债,什么时候始乱终弃了,莫名其妙。
不过信没有看完,周皇后的信,袁凌鳯还是要看下去,不过,袁凌鳯此时对信中的那个素未谋面的女子却有了一丝好奇。
元宵灯宴,十五佳节,周皇后于后宫宴请勋贵大臣的家中大妇,其实这场赏灯宴,可不仅仅是看彩灯,很的是给勋贵大臣之家一个联姻的场所,要是皇后开心,还会赐旨成婚,所以有了这场大明最顶级的“相亲角”。
往年,都是两家商量好后,装作不知道皇后出面,给各家闺女赐婚,自古子女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媒妁之言。
事实上,一开始也是这样,只是这中间出了岔子。其实几天前关于各家联姻的条子已经递到了宫里,周皇后也早已知晓,宴会的顶峰,就是周皇后询问那些待字闺中的各家主妇,孩子的婚事可有着落,大妇若是说有,或者某家大妇求亲,两家若是同意,周皇后会用朱笔给这些待嫁女子点眉心,算是一种祝福,事实上在古代,的名称是“点礼”。一般会请德高望重的老人,去给小孩子点上一笔。这是一种很美好的祝福仪式。
很出名的例子就是,唐时,太宗请当时的大儒颜之推,给刚刚出生的兕子小公主点一下,这位小公主就是太宗皇帝最宠爱的晋阳公主,而这位小公主也没有辜负这份宠爱,只是世事弄人,这位可爱的小公主有着最尊贵的封,太宗希望强盛的大唐国运可以让这位小公主健康成长,却不能如愿。
可是当时颜之推,这个老头却恶狠狠地说:“汉家血脉只余三分,不可混淆。”一句话把皇后长孙噎的差点背过气去,却对老头子毫无办法。
周皇后的点礼虽然不是那种的点礼,却也是一种怀着美好祝福的赐福。
只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定西侯大妇向英国公府求亲,欲娶英国公嫡女为长子妻。这种突然的求亲,其实若是不愿意,婉言拒绝就可以,这只是一种试探,你情我愿的事情。
可是没等英国公的妻子王氏答复,被求亲的人却从帘子后面冲了出来,说自己早有心上人了,事实上冲出来的女子一跑出来就知道自己违礼了,不过周皇后毕竟温良淑德,没有去计较此女失礼之处。
看到这里,袁凌鳯还没看出来这件事情到底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