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登基,皇恩大赦,大封功臣,中外胪lu欢,然而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弟兄仨却异常沮丧。√
先说齐王刘襄,在平定诸吕的叛乱中,他首倡起兵,功劳之大,首屈一指。由于琅琊王刘泽的阻挠、一部分大臣的反对以及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的食言,他的皇帝梦最终化作泡影。如果不是这些因素影响,那么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不是刘恒,而是他。想起自己当初提着脑袋,驰骋沙场,舍身拼杀,到头来却让一个隔岸观火的藩王摘取桃子,自己白忙活一阵子,没有捞到好处,心中的懊悔和气愤就不打一处来。他常常领着自己的随从,来到空旷的郊野狩猎,排解愁绪,发泄不满。
再说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弟兄俩,刘章在平定诸吕的叛乱中舍生忘死,斩杀吕产和吕更始,立了头功,刘兴居虽然不及刘章,但清宫迎驾,也是一个功臣。事成之后,周勃曾与他们私下约定,许给刘章为赵王,刘兴居为梁王,要知道,赵国、梁国都是当时最富裕的诸侯国。
刘恒登基,听说他们弟兄俩曾竭力刘襄当皇帝,心中颇为介意。在封赏刘章的时候,有意打压挤兑,至于刘兴居,连提也没提。
刘兴居怨恨到了极点,常常跑到哥哥的府第,牢骚满腹,穷气横生,怨讟四起。每当这个时候,英姿勃发的刘章总是扼腕长叹,紧锁眉头,徒唤奈何。
那些没有得到多大甜头的姓刘的王孙贵族,无京城上蹿下跳,挑拨离间,窥探虚实,伺机生事。
对于这些情况,刘恒心如明镜,洞微烛幽,明察秋毫,果断采取一些安抚人心的措施。
12月,他颁布一道诏令:追谥已故赵王刘友为幽王,赵王刘恢为共王,燕王刘建为灵王,共王、灵王没有后嗣,幽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遂袭封赵王,琅琊王刘泽改封为燕王。
吕太后在世时,担心齐国的势力过大,把城阳郡、济南郡、琅琊郡分割出来,用来削弱齐国的实力。这次平定诸吕,刘襄功劳较大,皇帝就把这三个郡重新归还齐国,包括楚国原来分割出来的封地,也一并归还。
这个消息传到楚国,楚王喜出望外,因为平庸无能的他根本没有这个奢想,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这个消息传到齐国,齐王刘襄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当上皇帝,但城阳郡、济南郡、琅琊郡失而复得,也是一件喜事,那颗失衡的心暂时得到补偿。
刘恒这样做,产生明显效果,大部分刘氏得到安抚,江山社稷得到一定的巩固。尽管有极少数刘氏子弟仍然不满意,躲在阴暗的角落诅咒、谩骂,但也不敢逆历史潮流而行,制造新的祸端。
周勃自从当上右丞相,心情甭提有多爽了。他常常想,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出将入相、安邦定国的大臣实在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自己通过努力,全部实现了。论战功,自己挈领三军,攻城略地,斩将夺旗,镇守边陲,风餐露宿,可谓战功赫赫,功勋卓著;论平叛,自己挺身而出,深入北军,振臂一呼,横扫诸吕,在关键时刻挽救刘氏江山社稷;论迎驾,自己与其他几位大臣一道,把人微言轻的代王从边远的荒瘠的代国迎来,推上皇帝的宝座,自己亲自献上令无数人日夜向往、觊觎的玉玺,这可是独一无二、别人无可替代的功劳;论封赏,自己得到的封赏最丰盛,增加食邑一万户,赏赐黄金五千斤,那可是数量可观的、金灿灿的黄金啊;论官位,陈平真的聪明,真的知趣,也可谓识大体,顾大局,见机而退,而皇帝也诚心诚意让自己挑起这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丞相重担,君臣际遇,一时无俩,千古罕见,令人眼热、眼红、眼馋。一回想自己光荣的辉煌的历史,周勃有些陶醉了,有些骄傲了,有些飘飘然了。
一旦有了居功自傲的思想,他平时的表现也就不那么中规中矩了。对于他这样一位有着巨大影响的大臣,刚刚即位的皇帝刘恒表现出极大的尊重、热情、耐心和礼遇,即使他有时礼貌不周全,也是淡淡地笑一笑,搁在一边,不闻不问。每当朝会结束,周勃都笑呵呵地疾步走出,刘恒也总是笑盈盈地客客气气地把他送出宫门,说一声:“丞相慢走。”这真是旷古不遇的恩宠。
如果换上陈平的话,他是一个反应敏锐的政治家,一定会诚惶诚恐,叩谢皇恩,然而行伍出身的大老粗周勃却是一副得意洋洋、踌躇满志的样子,认为这是皇帝对他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是他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的恩遇,不以为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时间一长,有个大臣看不惯了,要横插一杠,干预此事。如果要问这个大臣是谁?这个大臣就是刚正不阿、宅心仁厚、刚刚担任中郞不久的袁盎。
刚开始的时候,袁盎以为周勃只是粗心大意,因而也就没有当回事,可是过了几天,他敏锐地发现,周勃不仅没有改正的意思,而且把皇帝的善意当做自己炫耀的资本。他觉得这个问题严重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想了几天,觉得自己有责任向皇帝进谏。
一个小小的中郎议论皇帝和丞相之间礼仪的问题,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呀,说得好,皇帝高兴,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