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卒于何年何月,史书中有明文记载;但对于哪一年出生,当今史学界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南朝刘宋学者裴骃在《史记·集解》引三国西晋时期学者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引东晋末年学者徐广曰:“高祖时年四十八。”根据皇甫谧和徐广的说法,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
第二种: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汉书注》引晋人“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根据晋人“臣瓒”的说法,则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47年。
我认为,刘邦出生公元前256年,论证如下:
证据一:
《礼记·曲礼》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汉代学者郑玄注解曰:“谓年二十於四十者,人年二十,弱冠成人,有为人父之端。今四十於二十者有子道。”
也就是说,如果甲比乙大五岁,甲乙并行时,乙要稍微落后于甲;如果甲比乙大十岁,乙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甲;如果甲比乙大二十岁,乙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甲。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必须是乙想要与甲交往,或者乙有求于甲,否则谁会主动降低身份去对待一个年长于自己的路人甲呢!《礼记》虽然成书于西汉中期,但书中主要写先秦的礼制,因此可以看作是刘邦所处时代的行为准则。
让我们看两个材料:
材料一:《史记·陈丞相世家》:“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材料二:《史记·张丞相列传》:“张苍德王陵。王陵者,安国侯也。及苍贵,常父事王陵……苍年百有馀岁而卒。”
由“孝景前五年,苍卒”可知,张苍死于公元前152年,再加上“年百有馀岁”,则张苍至少出生于公元前253年以前。假如刘邦晚于张苍出生,则刘邦应该像张苍一样“父事王陵”,而非“兄事陵”。
以上是最有力的证据,足以证明刘邦只能出生于公元前256年。
证据二:
《史记·魏公子列传》:“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
信陵君是魏安釐王的弟弟,在公元前247年组织五国联军大败秦军而名噪天下,死于公元前243年。如果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此时刘邦9岁,逐渐懂事,刚好能够“闻公子贤”。如果是第二种说法,刘邦出生时,信陵君刚好病逝;等刘邦懂事时,信陵君早已经死去多年了。
证据三: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史记·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魏国灭亡于公元前225年,楚国灭亡于公元前223年,假如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47年,不论他是魏人还是楚人,在两国灭亡时,都不满30岁。按照秦律“除佐必当壮大以上,毋除士伍新傅”,刘邦是没有资格“试为吏”的。
或许有君会说:“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47年,等公元前217年后,他满30岁时,再‘试为吏’也不晚啊。”
让我们再看一条记载: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
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刘邦、卢绾在三十多岁时才开始学写字,也不是指学习《尚书》之类的书籍。此处的“书”指写字!刘邦“学书”学的是秦国文字。在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后,刘邦若想秦国官府,必须要学习秦国字,这与上一条记载也刚好吻合。假如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开始推行“书同文字”,难道刘邦此时不学习,非要等四年之后满30岁时才学习吗?明显不合情理。
还有一条记载也非常有趣。《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籍出生于公元前233年,等楚国灭亡时刚好10岁,等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刚好12岁,正是“学书”之时,符合《礼记》中“人生十年曰幼,学”的要求。
至于部分学者选择相信“刘邦出生于247年”的理由不外乎两条:一是刘邦公元前214年娶吕雉时年龄过大,二是刘邦公元前209年造反时年龄过大。
所谓“公元前214年娶吕雉”的推论,乃是根据汉惠帝的年龄推断。汉惠帝出生于公元前210年,则作为“帝姊”的鲁元公主出生于公元前212年,进而得出上述时间。
对于第一条,我认为刘邦在纳吕雉为“箕帚妾”前已经娶过妻子,下文还会论述。退一步讲,就算吕雉作为刘邦的第一任正妻,刘邦42岁时结婚也是可以理解的,可以解释为“刘邦事业心太强,以至于不愿意让家庭牵累自己”。
针对第二条,假如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47年,起兵反秦那一年他36岁。公元前208年时,在讨论入关破秦的人选时,楚怀王的诸位老将皆曰:“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类似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