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了。幼子李瞻被掳一事李斯一开始就怀疑是嬴政做的,但嬴政通过二次东巡表明了态度,那就是此事非但不是我做的,我还帮你一力解决。不过博浪沙遇刺很扫兴,加上王翦病逝,李斯觉得嬴政对自己的态度有了变化。最让李斯后悔的,就是朝堂之上嬴政询问自己时,自己竟然鬼使神差的说征伐匈奴之举不可取,这简直就是一个昏招。满朝文武,皇帝第一个问自己的丞相,毫无疑问就是想赢得自己对这件事的支持,但自己呢?都说了什么呀。
李斯越想越后悔,战争哪一次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呢,一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百姓什么时候负担不重呢,还在乎这一次吗。李斯在屋内来回走了好几趟,最后下定决心,要见一见嬴政。
嬴政看着李斯,“当年李卿入秦,向朕进献一统天下之良策时,是何等的激情豪迈。而今卿年近花甲,想来是意志消磨了,令朕大为失望。”
李斯一听冷汗直冒,“臣归家后反复权衡,陛下锐意进取,开疆拓土,臣却不能理解圣意,实在是有罪,故而才斗胆前来向陛下表明心迹,若陛下决心已定,臣当鼎力支持。”
嬴政笑了,“卿家所言朕很欣慰,但不知卿家有何策可以教我。”
李斯想了一下,并没有直接回答。多年的融合,嬴政已经会意,“卿有何言直说便是,朕绝不怪你。”
李斯心里有了底,“陛下觉得乌家战士战力如何?”
嬴政一愣,知道李斯定是话里有话,接道:“乌家战士乃项少龙亲自训练而成,战力自然惊人。朕常常想,倘若我大秦将士也有此战力,休说荡平六国,就是征服天下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乌家战士擅长特种作战,这种模式不适合我们大秦将士,但臣想过了,乌家战士武器装备的特点我们可以借鉴,相信对我大秦将士会有很大的帮助。”
“李卿可否说的明白一些。”
“臣想陛下召一个人来说明,是臣的一名家将,他曾在乌家堡接受过训练。”
嬴政点点头,让内侍传那名家将来觐见。
李斯让家将详细说一下乌家战士的武器结构。这人一听是此事,当即将乌家战士的武器装备,特别是可以连续发射、反复使用的“诸葛连弩”仔仔细细地说给了嬴政。
嬴政是什么人,一听之下就明白了李斯的用意。他让家将退下,对李斯点点头,“卿家之策甚好,可以节省我大秦诸多资源,也有利于大秦将士疆场之上快速杀敌,确实是良策。”
李斯见嬴政已经明白自己的用意,当即告辞。嬴政好言宽慰了李斯几句,然后亲自送出了门。
李斯回到家中也未安歇,而是秘密找来了负责耕作和天时的那位官员,详细询问了那晚嬴政和官员的对话情况。官员不敢隐瞒,当即叙述了一遍,李斯一听,就明白嬴政是决心已下。
第二日早朝,李斯出班启奏,说自己回去后反复考虑,觉得征伐匈奴之举虽说颇耗钱粮,但若能击败匈奴,也可一劳永逸消除边患,拱卫中原百姓,更可为大秦提供一处出产良马的好地方。综合利弊得失,他觉得还是应该趁大秦将士士气正盛之时,出兵征讨匈奴。
文武百官一听李斯的态度和昨日相比居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由得面面相觑,相互看看都是议论纷纷。
赵高心里清楚,这一定是李斯背后又与嬴政商谈的结果,他刚想开口表示赞成,扶苏已经出班了,“父皇,儿臣觉得丞相的提议甚是,如今匈奴两面作战,河套地区防卫空虚,倘能趁虚而入,定可一站成功。”
嬴政可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扶苏竟会支持动武,心中很是高兴,“扶苏,你且说说,我们对匈奴动兵有何好处。”
“父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匈奴对我中原早有觊觎之心,趁我大秦扫荡六国无暇北顾之时,已经蚕食我不少疆土,若任由其坐大,等到他征服月氏和东胡,那时势必会饮马黄河,领兵南下,到时生灵涂炭,华夷不分,祸患更大,莫不如趁其羽翼未丰,气候未成之时,将其驱到更远的北边。”
嬴政听到这心中大喜,腾地一下,竟从坐榻上站了起来。他双手一扬,“扶苏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今日朕征讨匈奴,正是为了天下百姓他日免受异族欺凌而着想,也是为了我大秦万世基业着想,朕意已决,以上郡守将蒙恬为主将,王賁、王离为副将,杨翁子为偏军,择日征讨匈奴。”
嬴政随后下旨,让掌兵的太尉李斯召集全国工匠,并制定军械制作规范,统一制作弩机、牙机、悬刀、枢轴等军械附件,务求标准统一,附件可以循环使用。
李斯不敢怠慢,他与赵高商议,用秦法规定:每一军械司生产出的兵器都要刻上负责官吏的名字,表示检验合格;制作军械的工匠也要刻上名字并日期,同时登记在册。凡是武器出问题者,不管是工匠还是官吏一律斩首,这就是“物勒工名”制。以青铜箭头为例,所有箭头都是一个标准,即三棱体,呈流线形,不管谁使用,在哪一张弓上使用,都能够确保可以顺利发射,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