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对徐福的到来还是很期待的。屈指算来,自首次东巡,派遣徐福出海寻访海上仙山到现在,好几年过去了。在卢生散布流言然后逃离后,徐福可以说是始皇帝嬴政最后的希望了。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嬴政刚刚坑杀那些害人的术士,期待徐福给自己带来好消息的同时,又有两件事让嬴政是烦恼不止。
嬴政三十六年,负责观测天象的太史官匆匆上殿,向始皇帝嬴政禀告一件大事,那就是他发现了荧惑守心的天体异象。
荧惑就是火星,注重历法的先贤早就注意到了荧惑的运行变化,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其中的荧惑守心就是这些太史官最为关注的事件。古时的太史官根据观测到的天相变化,将天体划分为二十八宿,荧惑守心就是火星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运行到了心宿二的位置并在那停留(心宿二即天蝎座的主星)。由于荧惑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太史官往往将其与皇帝联系在一起,如今出现荧惑守心的变化,那就意味着上天在示警,预示国有难,君有灾,天下将有变,太史怎能不慌。
嬴政听完奏报,心中很是烦恼,心情也有些烦躁。换做平时,李斯当会劝解嬴政几句,但现在的李斯犹豫半晌,还是与众大臣一道退了下去。
坑杀方士事件,从头至尾都是赵高一人在办理,嬴政根本没有与李斯商议。扶苏虽得到赵高的消息,但忙于斟酌名册,解救那些口无遮拦的儒生,况且此事绝对机密,扶苏也没有与李斯商议,这就给李斯一个错觉,自己已经被排除在核心权力圈之外了。
荧惑守心的天体异象发生不几日,有一颗体积较大的流星划破了夜空,坠落在函谷关外的东郡一地,化为一块巨大的陨石。应该说流星坠地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不知为何,这颗流星在坠地化为陨石后上面竟留有“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毫无疑问,这几个字是对始皇帝不满的人事后悄悄刻上去的,但如此明目张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让见到的百姓惶恐不安,并议论纷纷。一时间,诸多谣言又在东郡流传开来。
东郡郡守得知此事大为震惊,他知道隐瞒不住,也不敢隐瞒,连忙派使者快车驰入咸阳,飞报始皇帝嬴政。接到奏报,嬴政又惊又怒,将李斯找来商议如何处理。
李斯忽略了嬴政此时因为接连发生怪异之事造成的急迫又恼怒的心情,他还以为这不过是一件寻常之事,并没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只是建议嬴政派一名御史带人前往东郡调查。
这名御史倒是很努力,奉命后立刻赶到东郡,并迅速拘捕了居住在陨石周围的所有百姓,逐个审问。只是这些百姓连字都不识,又怎能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更不会承认陨石上的字是自己所刻。
御史也知道这件事与当地百姓无关,只是案件没有一个结果,回去如何向皇帝交代呢。两难之际,这名御史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将陨石焚毁,并将几名自己认为有重大嫌疑的百姓处死了。
嬴政对御史的做法倒是很赞赏,说即使不是这些黔首所为,难道他们会毫不知情?刁民们犯上欺君,奸猾不轨,包藏祸心,着实可恶,处死几人也不为过。只是百姓无辜枉死,却激发了当地的民愤,他们私下相传,说陨石上的字确是上天垂象,大秦国运将尽。
徐福就是在这种氛围中见到了嬴政。在旁人看来,此时的嬴政喜怒无常,很是危险,但在徐福看来,此时正是嬴政内心最脆弱的时候,自己是安然无忧。鬼谷弟子曾经出了两个有名的舌辩之士,一个是苏秦,一个是张仪,后来的弟子虽然没有继续在纵横家道路上前行,但两位师兄直指人心的思想,他们却继承了下来,这也正是后来的鬼谷弟子,如乐毅、毛遂、尉缭等虽然各有所学,但也都是能言善辩之士的原因所在。
徐福也不例外,在医药、航海、剑术和吐纳功夫之外,徐福的辩才也相当的了得。见到嬴政的第一句话,徐福就向嬴政道喜。
此时的嬴政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让博士写了一篇《仙真人诗》,令乐工谱上曲子演奏。每当琴声清淑,仙乐飘飘的时候,嬴政都陶醉其中,心情大为舒缓。
听到徐福向自己贺喜,嬴政有些诧异地看着徐福,因为他实在是不知道自己有何喜事。
徐福微微一笑,说自己向陛下您道喜自然是有原因的,说起来原因有三:一是终于看清了那些术士的真实面目,知道他们不过是招摇撞骗之徒,如今你坑杀了他们,让天下人认清他们的嘴脸,这是好事呀。关键在于,只有辨明是非,才能在正确的修仙道路上前行呀。二是看起来危险、恐怖的天体异象不过是一时之变,动摇不了大秦的根本。所谓天道循环,上天的垂象有时候也是好事,只要皇帝您自我反省,使百姓安居乐业,反而能使国运更加昌盛。
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徐福一番话果然让嬴政心胸舒坦不少。他愁容渐展,问徐福荧惑守心该怎么办。徐福回答说很简单,荧惑守心并不意味着帝王就会有灾,或者国家就会有难,他只是表明帝王要因时而动,用自己的行动与荧惑星保持一致,如此就可化解天体的异象。徐福建议嬴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