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触及了李斯的势力范围,赵高自然会防止李斯的反击手段。蒙恬、蒙毅死后,使臣回到了咸阳。
赵高找到使臣,详细问询了蒙氏兄弟自裁的经过,不由得兴奋异常,急忙拉着使臣进宫来见胡亥。
胡亥听完也很高兴,他看着赵高,“现在看来,朕无忧矣。”
赵高点点头,“如今陛下心腹之患已除,确实算得上天下安定,今后可以实施您的无为而治了。”
“敢问老师,我怎样才算无为而治呢?”
赵高笑道:“这个简单,陛下可以效仿先帝昔日之举呀。陛下可还记得,先帝曾听方士卢生之言,在咸阳宫中修建三十六甬道,让宫室全部相连,先帝隐居宫中,不与朝臣见面,只见李斯、冯去疾和我有限的几个人,既不失朝政大权,又让大臣觉得陛下很神秘,岂不是一举两得。”
胡亥一听邹了邹眉,“朕虽然是皇帝,不过也很年轻,你让我深居宫中,这还不把朕憋闷死呀。”
赵高一听脸露微笑,“陛下您想哪去了,我让您深居宫中主要是让你不操心国政,毕竟您经验尚浅,一旦处理朝政的时候有任何的闪失,难免会让那些前朝老臣觉得陛下无能。另外一方面,国政由李斯丞相负责,您就可以尽情玩乐了呀。您想想,当初为了让先帝下葬,加快修陵进程,您曾把建造阿房宫的刑徒全部调至骊山,现在您得闲了,当然要把骊山刑徒调走,重新修建阿房宫呀。您日后若有事,只需吩咐我,我来替您传达,如此岂不更好。”
胡亥听完赵高的话连连点头,他庆幸有赵高这样的师傅真心实意地帮他,加上李斯从旁协助,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
赵高又给胡亥出个主意,说您抽调杨熊时,让他从边关调来五万人马,其中的三万让他们驻防咸阳城外,剩余的两万带到三川郡。您再从三川郡抽调两万人,这样咸阳城外就有五万生力军护卫,您就可以彻底安心了。
胡亥一一照做,第二日早朝便宣诏,说为了充分发挥李斯、冯去疾等两朝老臣的治国能力,自己打算效仿上古尧帝无为而治,今后一切朝政由左右丞相协商处理,群臣就不要见朕了。如有特殊需要,可通过郎中令赵高传达。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互相凝视,还未等明白过来,胡亥又降一诏,这次说的就是调动军队的事。
胡亥看看众位朝臣,满以为万事大吉,可以散朝了,不想内侍官近前禀奏,说驻守百越的任嚣和赵佗联名上表,使者已到殿口等待。
胡亥吃了一惊,这两人一直在百越驻防,怎么会突然联名上表,会不会百越又死灰复燃了。他当即让使者上殿,接表章一看这才心下释然。原来任嚣和赵佗在表章中说,百越在秦军的控制下安然无忧,只是秦军人多,百越当地女子稀少,时日一久,秦军有北还之念。考虑到先帝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希望陛下能够抽调未婚配女子三万名,分配给秦军成亲,这样就可以让这些将士安心了。
胡亥一想,驻守百越的秦军足有五十万,任嚣和赵佗只要三万女子,数量其实不多,当即同意。他告诉使者,帝国一定会满足两位将军的要求,要他们安心驻守,只是为了不激起大的民怨,这些女子会分批到达。
使者领命,告辞回百越了。
从十月登基坐殿,到清洗官吏、滥杀手足、逼死蒙氏兄弟,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年的四月。丞相李斯接手国政,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奉令驻守咸阳的这五万将士的吃饭问题。
这一年年景不好,南方大雨成灾,粮食收获远不如前几年。咸阳地区原本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刑徒,他们修建阿房宫、修筑骊山帝陵都是日夜劳作的,本来就要消耗许多粮食,如今又增加了五万驻防部队,每日的粮草供应,一下子骤然增加十余万斤。开始还好一些,到后来国都粮库逐渐告罄。李斯不敢隐瞒,赶忙将这些情况告诉给胡亥。
秦二世胡亥听完李斯的奏报很满意,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平时自己游山玩水,行围狩猎,政事由李斯负责,关键时刻还是自己掌控朝政。他淡淡一笑,告诉李斯不必烦恼,随后下令从各郡县加重征调粮草,且押运者都必须自带干粮,不得食用咸阳方圆三百里之内的米粮。
李斯听了暗暗叫苦,这是什么办法,你加重地方负担也就算了,还不让他们食用咸阳的米粮,谁知道往咸阳运送粮食需要多少时日,这样一来,地方一定会加倍增收百姓,好把在咸阳附近消耗的计算在内,如此百姓会更加困苦。
李斯想告诉胡亥,你这是一个馊主意,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刑徒人数,减少开支,这样一来咸阳的供应就会缓和,也不会危害到地方。另外那些刑徒回去后也可以充实劳动力,减少天灾对粮食收成的影响。
李斯看着胡亥那张年轻又兴奋的脸,心中暗道,“你确实应该无为而治,因为你根本就不会治国。”
胡亥可不知道自己是否对错,他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告诉李斯,然后就转身走了。李斯无奈地叹口气,只得回转自己的府邸。
皇帝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