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凭着自己恪尽职守的君子气概,
引来了身边的长安人对他的佩服甚至惊骇,
久而久之更多的官吏觉得此人值得信赖,
不少人选择主动帮助这个落难人材,
这样的生活和朱买臣过去相比反而不坏,
虽然眼下在完成任务方面遇到了阻碍,
可与此同时他竟然赢来了更多人的爱戴,
终于有一天他巧遇同乡严助才算困窘不再,
因为严助早就认可朱买臣的实学真才,
而且严助官拜中大夫颇受汉武帝的喜爱,
如此机缘巧合使严助决定向皇帝推举同侪。
坚持与努力让朱买臣终于登上汉家宫阙,
刘彻对举荐上来的贤人也要考察审阅,
朱买臣面对良机当然要尽力施展平生所学,
以解读《春秋》、《楚辞》作为凭借,
让爱惜贤才的刘彻自然深感喜悦,
当场加封朱买臣为中大夫进入朝臣行列,
朱买臣终于一举成名登上更高的台阶,
正如他自己预测一样五十岁左右完成飞跃,
而后凭借着才智一步步为大汉建功立业,
后续内容中会适机介绍他成就功名的细节,
总之通过努力与功劳被不断加官进爵,
最后受封会稽郡守重返昔日的落魄地界,
衣锦还乡后更体会到了人情冷暖天差地别,
在郡守任上与前妻重逢更让他打开心结,
那时崔氏与丈夫正在辛苦劳作于郊野,
这对夫妻虽然能有温饱却也不可能停歇。
朱太守忘不了崔氏曾经对自己的不屑,
更忘不了崔氏对自己的意狠心绝,
无论如何都要解除二十几年的婚约,
但他明白前妻不过是个俗人而非天性卑劣,
也不是崔氏现任丈夫将自己的家庭分裂,
冲着当年接济过的饭食也应回报酬谢,
于情于理朱买臣对他们都还算亲切,
便将之安排进太守府赐予美食和琼浆玉液,
就这样崔氏夫妇“幸福”地生活了一个多月,
虽说太守跟自己的关系虽然看上去和谐,
可是崔氏的羞愧与悔恨比之过去更为强烈,
在重压之下她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
宁肯自尽身亡也不愿原谅自己浑噩苟且,
有一天崔氏趁着夜深人静无人察觉,
以自缢的方式将良知与遗憾的包袱丢卸,
朱买臣一见前妻依旧如此偏执拗倔,
也只能接受她那无可挽回的死劫,
眼下能做的只有让崔氏的丈夫将钱财承接,
帮助这个不幸的女人入土为安葬入墓穴,
这段故事便是后世《马前泼水》的梗概大略,
只不过为了让艺术角色更加鲜活明确,
才刻画出了崔氏对朱买臣极尽丑恶的轻蔑,
最后又不知廉耻地趋炎附势讨好官老爷……
应该说艺术作品允许适当地夸张描写,
每一位观众或读者更能理解人物的正邪,
所以拿戏剧与历史对比较真当然不够妥帖,
一定要用历史批评戏剧与艺术毫不妥协,
则多少显得有些矫枉过正值得商榷,
可是认定传说或戏剧就是历史的曲解,
轻者说这是对真相的一种戏谑,
严重着说就是对祖先的猥亵……
通过对东方朔等三大名人的描述可见,
重视人才的汉武帝集结了各种能人若干,
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将才智贡献,
比如东方朔的机智诙谐会给刘彻排忧解烦,
而重要场合更需要司马相如的汉赋鸿篇,
至于平时更要倚重朱买臣等人的干练,
总之是各种人才各有各的特点,
而且全都尽忠尽力守护在天子身边,
服务着本就已经蒸蒸日上的大汉江山,
为天下带来了更大更有利的发展。
如果说刘彻仅仅会使用这些能臣俊贤,
充其量不过是个优秀君主却谈不上顶尖,
何况朝廷在当时还是由他的祖母掌管,
即便有更多的能人供刘彻调用差遣,
这个皇帝依旧难以控制真正的核心实权,
万一朝廷一旦发生了权力转移或变幻,
能臣们同样可以在新君主那里按部就班,
纵使是刘彻给了这些人的厚禄高官,
他们选择忠诚而非冒险成为反叛,
主要原因还在于皇家法度太过苛刻森严,
让所有人对皇帝自动自觉地怀揣忠肝